金融界1月2日消息在A股大跌之后利好连发,在央行、证监会安抚市场敏感情绪的同时,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也迎来优化。
近期,金融管理部门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有关政策进行了调整优化,以便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便利参与主体操作。此次政策调整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杠杆放大到了10倍,贷款期限最长可达三年,还允许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以其持有的其他股票进行质押。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杠杆最高可达到10倍
具体来说,针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反映的自有资金匹配压力大情况,金融管理部门将申请股票回购贷款需承担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降到10%,即金融机构最多可对回购增持实际金额的90%予以支持,降低了参与门槛,减轻了借款人资金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最低自有资金比例降到10%也就意味着,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杠杆最高可达到10倍。
关于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风控要求,金融管理部门允许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以其持有的其他股票进行质押,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获贷难度和成本,金融机构可自主决定放款条件和担保要求。同时,政策也明确鼓励以信用方式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工商银行表示目前该行已投放和正在推进的贷款项目中,绝大多数为信用方式发放。
此外,金融机构最长可按3年期限发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与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回购增持股票的期限基本匹配。对于部分不具备第三方存管资格的银行,政策支持通过与代理行合作的方式开展业务,贷款银行可通过代理行将贷款资金划转至相应账户,用于支持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回购增持股票。
上市公司积极行动
9月24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多重利好,其中就包括创设专项再贷款。据悉,专项再贷款是为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未来可视运用情况扩大规模。
10月18日,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可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首期总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相关金融机构可按照利率优惠原则,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
自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设立以来,市场反响热烈。截至12月19日,已有213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获得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情况,贷款金额上限合计465.31亿元。多数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用于回购股份,占比72.3%。
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投向上,上交运、化工、食品饮料三行业规模最高。
梳理投放行业来看,化工类企业、食品饮料类企业、交通运输类企业、汽车与零配件类企业、硬件设备类企业、医药生物类企业的企业数量较多,分别为23家、20家、17家、16家、16家、15家。不过,从投放规模来看,交通运输类企业、化工类企业、食品饮料类企业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投向的前三大行业,规模分别达62.77亿元、56.53亿元万元、58.28万元。
随后在12月23日—28日这一周之内,又有海康威视等26家!上市公司先后披露回购增持再贷款。
截至12月末,金融机构与超700家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达成合作意向,其中200余家已发布公告披露拟申请贷款上限超500亿元,60%以上的贷款用于回购,贷款按照利率优惠原则定价,平均利率水平在2%左右。
背后或有套利空间存在
在上市公司积极行动背后或有套利空间存在。
国盛证券曾在研报中测算,以股息率4%的上市公司为例,假设股价不变的情况下,2.25%利率借款两亿元进行增持,分红到账为800万元,还借款利息需要450万元,净收入预计约为350万元。报告认为,操作的利差收益能长期存在且具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