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球的科技行业迎来多个跨越时代、颠覆认知的新产品。在所有科技产品中,都开始有了一条明确的主线——AI。
这一年,国内外AI软件百花齐放,算力大战进入白热化,芯片、铜缆、液冷、CPO成为资本的宠儿。
同时,随着AI技术飞速发展,开始赋能万物,几乎所有的科技产品都因AI出现了革新。
进入2025年,全球科技前进的步伐仍将继续,企业间的AI竞赛将越来越激烈,各类科技产品也将层出不穷,令人期待。
2024年开年,AI领头羊OpenAI率先炸场,于2月16日推出首个AI视频生成模型Sora。
Sora可以直接输出长达60秒的视频,生成的视频demo令人惊艳,瞬间引爆全球,多模态AI成了行业热词。
随后5月,OpenAI还发布了多模态模型ChatGPT-4o。
临近年底,OpenAI又甩出“王炸”,12天12场发布会,推理大模型GPT-o1正式版、Sora、Canvas、新一代推理大模型GPT-o3等新产品轮番登场。
除了OpenAI等新兴独角兽,美国科技巨头也在不断加速全球AI布局。
6月11日,WWDC 2024正式拉开帷幕,苹果推出了自己的AI,并将其命名为Apple Intelligence。
同时,苹果还在与多家人工智能接洽,计划将他们的大模型技术整合进iPhone中。
海外的合作伙伴可能包含OpenAI、谷歌、Meta以及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Perplexity,中国包括百度、腾讯、字节等。
8月14日,马斯克旗下xAI公司正式发布新一代Grok-2大模型。
12月6日,Meta宣布推出一款新的Llama系列生成式AI模型:70亿参数的Llama 3.3、又称Llama 3.3 70B。
12月12日,谷歌新一代大模型Gemini 2.0登场,新一代模型专为AI Agent而打造。
此外,谷歌还推出了一项名为深度研究(Deep Research)的新功能,基于高级推理和长上下文能力,能直接干研究助理的活儿。
这一年,国外大模型继续进化,性能越来越强大,通过手机、电脑等渗透到用户的生活中。
这一年,国产大模型同样一路狂奔,始终未曾停下追逐行业龙头的脚步,Kimi、智谱AI、豆包等相继“破圈”。
今年2月,成立还不满年的月之暗面完成超10亿美元融资,获得了国内AI大模型公司迄今以来的单轮最大金额融资,估值约25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
3月18日,月之暗面宣布,Kimi智能助手上下文无损输入长度提升至200万字。用户可以一次性上传长达200万字的文本让Kimi学习,只要10分钟时间,它就能迅速理解,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输出需要的答案。
以长文本出圈后,大量用户纷纷试用,Kimi的访问量一度超过了2000万。
10月25日,国内大模型独角兽公司智谱AI正式上线AutoGLM新功能,以AI Agent出圈。
AutoGLM只需通过简单的文字或语音指令,AutoGLM就能模拟人类操作手机,执行任务。
国内知名量化巨头幻方旗下旗下的DeepSeek-v3年末出击,以性价比出圈。
DeepSeek-v3的参数量高达671B,在预训练阶段仅使用2048块GPU训练了2个月,且只花费557.6万美元。但在性能上,DeepSeek-v3和世界顶尖的闭源模型GPT-4o以及Claude-3.5-Sonnet不分伯仲。
一时间,数据蒸馏、推理算力成为焦点,行业纷纷开始讨论算力需求下滑是否会大幅下滑,AI预训练时代是否终结、行业迎来推理时代等命题。
12月18日,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大模型家族迎来重磅更新, 其推出的AI 陪伴玩偶 “显眼包 ”更是引发抢购。
截至11月底,豆包APP在2024年的累计用户规模已成功超越 1.6 亿,每日平均新增用户下载量稳定维持在80万,成为全球排名第二,国内排名第一的AI app。
豆包应用的火爆,给AI算力带来了无限想象空间。
数据显示,仅2024年,字节跳动在AI上的投入就达到800亿元。市场上关于“字节明年将在算力上投入1600亿元”,“70亿美元购买英伟达芯片”等传闻不断,引得其不得不多次出面辟谣。
看到国内AI大模型的不断“破圈”之后,小米、理想坚定了“ALL IN AI”的战略。
有消息称,小米正在着手搭建自己的GPU万卡集群,将对AI大模型大力投入。
雷军放话称:“在AI硬件这件事情上,最核心的是手机而不是眼镜,小米在这个领域不‘all in’是不可能的。”
理想发布AI Talk,李想透露,他本人要从车企CEO转变为人工智能企业CEO,理想公司要做的是人工智能的汽车化,而非汽车的智能化。
这一年,尽管受到了美国对AI芯片出口的限制,但国内的大模型依然在奋力狂奔,所幸每一份努力都未曾被辜负,越来越多的国产AI应用“破圈”。
软件飞速发展的同时,全球的硬件市场也迎来了重大的革新。
3月18日,英伟达正式推出名为Blackwell的新一代AI图形处理器,首款Blackwell芯片名为GB200,其运算速度比上一代芯片提升30倍。
原本GB200预计是在今年上市,不过,因一些设计缺陷,GB200延迟了交货。
12月底,又有媒体报道,英伟达预计明年3月GTC大会揭露下一代GB300 AI服务器产品线。GB300芯片性能在GB20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功率1400万,单卡FP4性能提升1.5倍,HBM容量从192GB提升到288GB。
图源:英伟达
12月12日,博通发布财报,随后股价暴涨,一举成为全球第九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公司。
博通透露,目前正在与三个大型客户开发AI芯片。到2027年,市场对定制款AI芯片ASIC(专用集成电路)的需求规模将达600亿-900亿美元。
这一下引起了市场对ASIC芯片的关注。ASIC是一种为某种特定任务设计的芯片,一般会被应用于特定设计和制造的设备中,执行必要的功能。在AI芯片中,ASIC被用来处理特定的任务,且相比GPU而言,拥有更高的处理速度和更低的能耗。
那么,未来,ASIC能抄到英伟达和GPU的老家吗?
与AI一样,量子计算有望引领下一轮的科技革命。今年,量子计算领域同样迎来了重大突破。
12月10日,谷歌宣布研发出新的量子芯片Willow,芯片尺寸仅4平方厘米,内建105个量子位元(Qubit)。
Willow芯片实现两项重大突破:一是性能也就是计算能力的大幅飞升,5分钟即可完成相当于目前运行速度最快的计算机10²⁵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二是强大的量子纠错能力。
2024年,AI应用持续落地,AI Agent、机器人等相关产品层出不穷,人形机器人成为了最被看好的方向。
在过去的一年里,OpenAI多次暗示对机器人项目重燃热情,并重启了四年前解散的内部机器人软件团队。12月底,有知情人士透露,OpenAI最近考虑开发一种类人机器人。
国内也有类似消息,传比亚迪已开启人形机器人项目,内部代号“尧舜禹”,目前团队正处于招聘状态。
同时,已深耕行业多年的企业发布了新产品的展示视频,效果令人惊艳。
12月10日,特斯拉机器人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在复杂地形上行走的最新进展。
从视频中看,Optimus不仅能够上坡,还能下坡,虽稍显笨拙,但步速与普通人差不多,全程没有摔倒。
12月23日,宇树科技发布的一段不到2分钟的视频,展示其最新推出的Unitree B2-W工业轮足机器人最新性能。
视频中,该机器狗展示了爬山、涉水、跑酷、载人等一系列秀翻全场的操作。
这一年,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共同前进,提升产品灵活性和学习能力,为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除了大模型和机器人,今年,我们还见证了国产游戏的崛起。
8月20日,中国首款3A大作《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成为现象级游戏。
《黑神话:悟空》全平台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300万人,销量一举突破2000万份,总收入或超过10亿美元,还顺便带火了山西旅游。
12月,在被喻为“游戏界奥斯卡”的The Game Awards游戏大奖(TGA)上,《黑神话:悟空》获得4项提名,包括最大奖项“年度最佳游戏”,以及最佳游戏指导、最佳动作游戏及最佳美术指导,均为中国游戏首次被提名。
最终,《黑神话:悟空》获得了最佳动作游戏及玩家之声奖项,遗憾落选年度最佳游戏。
对此,游戏科学创始人、《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发长文感慨:“必须承认,有失落,有遗憾,更多的则是放下幻想。今年入围的游戏都很出色,可我真没搞明白这次年度游戏的评选标准是啥,我特么白来了!”
步入2025年,全球的科技大盛宴只会越来越热闹,国内科技巨头纷纷加大算力投入,小米、理想、字节坐上“牌桌”,万卡集群成为了大厂标配。
海外谷歌、微软、苹果、OpenAI、特斯拉等仍在积极狂奔,发力大模型、AGI、AI Agent、人形机器人等,试图从这轮AI科技浪潮中捕获最大的那条“金枪鱼”。
展望2025年,科技狂潮还会继续翻滚,一切都是充满变化,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
最终,谁能够成为勇立潮头的那艘船,我们大家都将是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