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国货化妆品品牌韩束、一叶子以及红色小象的母公司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美集团”)再度递表港交所,冲击“港股国货美妆第一股”。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曾拟A股上市随后转战港股,2022年1月首度递表港交所,6个月后失效。
作为一家成立近20年的老牌企业,上美集团曾以营销著称。据媒体报道,上美集团曾在2014年以5亿元冠名热门节目《非诚勿扰》,冠名费用一度刷新当时中国电视广告的记录。不仅如此,近年来,该公司还拿下了《火星情报局》《这就是街舞》《上阳赋》《赘婿》等综艺和热播剧的植入和冠名,签约了佟丽娅、王子文等当红明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上美集团2021年的零售额为75.56亿元,市场份额为国货化妆品市场的1.7%,于中国国货化妆品市场排名第四。中国化妆品市场较为分散,按零售额计,前五大参与者全属于国际化妆品集团,合计占21.9%的市场份额。
随着国货的兴起以及新锐品牌的不断崛起,上美集团虽然可以依靠营销获得知名度,但若想走的更远仅靠营销是远远不够的。
上美集团CEO吕义雄曾表示:“做一家全世界优秀的化妆品公司有三大关键点,坚持长期主义、多品牌战略布局、持续性投入研发。”该公司在招股书中也多次提及研发及多品牌布局,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差距。
核心研发人员来自宝洁、资生堂,研发投入不及营销费用1/10
上美集团前身上海卡卡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经多轮股权转让后,现时公司实控人为吕义雄,分别直接及间接持有40.96%及50.31%股权。
据媒体报道,吕义雄作为上美集团的核心人物,在十几岁便开始边读书边做生意。毕业后其在西安做起了化妆品品牌的区域代理商。2001年,吕义雄到上海出差后受到当地经商氛围影响,开始在上海发展。
自主研发能力作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重点,而研发能力也一定程度体现在研发人员构成与研发投入方面。
据悉,截至2022年6月30日,上美集团拥有204人的研发团队,核心研发团队由黄虎、胡新成、付子华、内川惠一、山田耕作、谷口登志、板谷行生7名成员组成,而上述7名成员均有宝洁、资生堂等任职经历。
例如,上美集团全球首席科学家黄虎曾担任宝洁首席科学家;全球研发中心总监胡新成曾任宝洁公司神户及北京研发中心护肤产品开发部部门负责人;公司日本红道科研中心总监付子华曾任宝洁的亚洲护肤技术总监及联合利华的工艺开发全球总监。
核心技术人员是否与前公司存在竞业限制协议或保密协议,是否存在知识产权纠纷或潜在纠纷等问题,或需要公司进一步进行说明。
虽拥有知名研发人员,但上美集团的研发投入不及营销费用的1/10。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上美集团营销及推广开支分别约为8.03亿元、10.7亿元、10.34亿元、4.1亿元;同期的研发开支分别约为0.83亿元、0.77亿元、1.05亿元、0.52亿元。
来源:上美集团招股书
核心品牌一叶子收入下滑,新品牌收入占比不及8%
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上美集团的收入分别为28.74亿元、33.82亿元、36.19亿元、12.62亿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分别为0.63亿元、2.04亿元、3.39亿元、0.65亿元。2019年至2022年,收入和利润均逐年增长。
来源:上美集团招股书
上美集团超九成收入均来自韩束、一叶子和红色小象三个品牌,2021年,该公司来自上述品牌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2.2%。
不过,近年来,上美集团来自一叶子品牌的收入及占比均出现下滑。2019年,该公司来自一叶子的收入为10.51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36.6%,而2021年,来自一叶子的收入为8.31亿元,占比为23%。
在核心品牌之一的一叶子收入下滑的同时,上美集团也在不断推出新品牌和新产品,但成果并不显著。
上美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多品牌战略是打造世界级化妆品企业的必要条件,其也在招股书中32次提及“多品牌战略”,可见其重视程度。该公司近年来也在不断尝试推出安弥儿、极方等品牌,但并未掀起太大水花。
具体来看,2019年上美集团推出高肌能,定位为配方温和无添加的大众敏感肌护肤品牌;2019年推出安弥儿,定位为专业的功效型孕肌护理品牌;2021年推出极方,定位为专研固发的洗护品牌;2022年5月推出一页,专注婴童敏感肌的功效护肤品牌;2022年6月推出安敏优,为针对敏感肌的专业护肤品牌;与科学家山田耕作筹备合作推出高端抗衰同名品牌山田耕作。
但据招股书,2021年,上美集团高肌能、安弥儿、极方等多个品牌的合计收入仅为2.86亿元,占总收入的7.8%。
上美集团若想实现多条腿走路的“多品牌战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