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130亿扩产!一年五倍的钧达股份能否弯道超车?

2022-10-10 13:19:32
证券之星
证券之星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今年下半年,光伏行业再度掀起扩产浪潮。

  据不完全统计,多家光伏企业在9月份内已经宣布了近千亿元的扩产项目。其中,上机数控、隆基绿能、天合光能、锦浪科技、通威股份、晶澳科技等均有相关计划,投资金额从50亿元到100亿元不等,所涉项目囊括了单晶硅、硅片、组件、电池、逆变器等。

  随着国庆七天长假结束,光伏产业的N型电池赛道再次迎来了新的扩产大军。

  钧达股份拟130亿扩产

  10月9日晚间,钧达股份发布公告称,拟斥资130亿元投建26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这一金额也是近期N型电池扩产大军中的最大手笔。

  据公司公告,此次项目是涟水县人民政府的投资合作。建成后将是钧达股份投资及产能规模最大的基地,同时也是全球单体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N型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

  此次总投资约13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106亿元,投资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根据安排,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年产13GW,计划总投资约7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56亿元;二期年产13GW,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一期工程计划今年12月31日前开工建设,6-8个月内竣工投产,12个月内达产。二期工程建设时间双方则另行约定。

  公告中所提及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即为时下有望替代P型电池的N型TOPCon电池。在公司业绩影响上,钧达股份方面预计,一期项目达产后,按现有市场价格计算,第一年、第二年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140亿元,第三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30亿元,第一年至第五年年均产量不低于13GW。

  项目仍有一定风险

  130亿元的大手笔扩产,对于钧达股份不是一个小数目,其中存在的风险也是投资者需要警惕的。

  首先,钧达股份属于光伏赛道“新玩家”。

  在2021年上半年,钧达股份的主营业务还是汽车塑料内外饰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年度营收不超过10亿元,净利润也是逐年下滑。后来,公司于2021年9月完成了收购捷泰科技51%股权,从而取得捷泰科技控制权,由此成功切入光伏赛道,截至目前也才刚满一年。没有龙头企业的市场规模、资金实力,钧达股份能否实现弯道超车还要等待时间验证。

  其次,是流动性问题。

  切入光伏赛道,对钧达股份的业绩拉升十分显著。2021年公司营收大幅增至28.63亿元,今年上半年则已经实现44.27亿元营收。但是,此次130亿元的大手笔投资,对于钧达股份不是一个小数目。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仅为2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收购捷泰科技51%股权的金额也是钧达股份“借钱”买下。在14.34亿元交易总对价中,有6亿元为股东借款,6亿元为并购贷款,剩余2.34亿元为公司的自有资金和其他自筹资金。近期,钧达股份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28.3亿元,其中15.19亿元用于收购捷泰科技剩余49%股权。目前该申请仍在审核中。

  公司也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投资项目投资金额较大,部分投资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投资、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筹措、融资渠道、信贷政策等的变化将使公司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第三,公司估值问题。

  2017年上市之初,钧达股份股价最高触及41.27元/股,此后便维持在20元上下。在切入光伏赛道后,钧达股份股价一飞冲天。2021年同期,钧达股份市值仅30多亿元,当前最新市值已达到276亿元,股价日前最高触及218.04元/股。在这一年中,公司股价涨幅达到近580%,足足翻了五倍,当前市盈率也已经超过50倍。

  此外,钧达股份此次投资单位成本偏高。

  一般而言,对于TOPCon电池线投资成本约2亿-2.5亿元/GW,天合光能、亿晶光电、通威股份等公司此前投资总体金额与这一均值接近。而不难看出,钧达股份此次130亿元投建26GW产能,单位成本在5亿元/GW,单位成本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TOPCon短期成长性明确

  今年属于N型电池爆发的元年,在目前的N型电池赛道里,无论是TOPCon还是异质结,市场集中度都不算高。据PV InfoLink统计,预计到今年年底,国内TOPCon电池产能有望超过60GW。根据亚化咨询预计,2023年国内TOPCon电池产能将接近200GW,出货有望超过100GW。而钧达股份当前N型光伏电池产能为8GW,此次大手笔扩产后,产能有望直追第一梯队。

  相比传统的P型电池,N型电池具有转换效率高、双面率高、温度系数低等优点,但制造工艺复杂、成本更高,被行业普遍认为是下一代的电池技术。其中,TOPCon电池技术是N型电池主流技术路线之一,这也能够解释为何钧达股份要如此大手笔进行扩产。

  对于TOPCon电池的成长性,太平洋证券认为短期TOPCon降本增效路径明确,提升空间较大。效率端,2022年新产能量产效率在24.5%-25%之间,2023年量产效率有望突破25.5%(P型PERC电池当前效率约23%)。

  成本端,硅片成本方面,TOPCon相对比Perc能够做到更薄,当前主流Perc电池片厚度在155-160微米之间,TOPCon已实现140微米量产,130微米有望快速导入量产中。非硅成本方面,TOPCon设备折旧成本较Perc高0.006元/瓦,银浆成本贵0.02-0.03元/瓦,加上能耗、人工、水电等,合计高Perc0.04-0.07元/W。随着薄片化进程以及非硅成本的持续下降,TOPCon有望较快实现与Perc同本。

  不过,短期内TOPCon电池受到追捧的原因是产线可由Perc产线直接改进而来,经济效益更高;若从更长期来看,另一路以HJT为代表的颠覆性创新技术,其工艺更加简单,未来提效空间大,但与Perc产线不互通令其短期竞争力不足。因此,TOPCon与HJT的“押宝”之争,或许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