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要义,以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重在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以数据开发利用为引擎促使生产要素实现创新性配置,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旨在走出一条生产要素高效协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增长路径。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的质态,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
在此前提下我们有必要了解提供数据基础服务的公司。而在相关的一众公司中,中国移动始终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发展定位,不断强化创新驱动,推进数智化和低碳化转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断助力新质生产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科技移动: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不断实现技术突破
首先来看科技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决定着产业的价值高度、应用广度,承载着产业的发展硬实力和未来话语权。
要依靠创新驱动,高强度的研发是少不了的。在这方面,中国移动2023年研发投入为340.62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为287.11亿元,资本化研发投入为53.51亿元。中国移动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7%,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9%,高于2021年和2022年(2021年为2.5%,2022年为2.7%)。
(图片来源:中国移动2023年报)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2023年提交专利申请数为6452件,同比增长24.41%;中国移动2023年新获专利授权数为2958件,同比增长31%。
在持续的研发投入支撑下,中国移动不断实现关技术突破。比如,算力网络自主关键技术取得突破。2023年,中国移动构建了业界首个算网大脑,实现算力网络算力供给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网络连通能力、业务供给能力最大化。截至2023年底,算网大脑已在全国试商用,支持“东数西算”、智算超算、数据快递等115种算网业务,并应用于大规模数据灾备存储、影视渲染、天文、医药研发等领域。在算网大脑的基础上,公司研发“百川”算力并网平台,联合国家超级计算中心、行业头部云厂商共同发起并网行动,接入通算、智算、超算、量子计算等社会算力规模超过3.3 EFLOPS。
又比如2023年,中国移动以原创的“体系化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为核心,构建了全面的通用 +行业大模型体系,实现大模型领域全链路核心技术掌控和自主创新;中国移动与设备商和芯片设计公司携手,共同研制国内首款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破风8676”。
值得注意的是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中国移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其中牵头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荣获一等奖。
(图片来源:中国移动官方微信号)
数智移动:构建数智新基建,让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
接着来看数智化转型。在数字领域,公司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推进数智新基建,着力弥合数字鸿沟,持续建强全球领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开通5G基站超过194万个,千兆宽带覆盖3.9亿户。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全面锻造数智新服务,积极推进全社会“上云用数赋智”,增强信息服务供给能力,数据中心能力覆盖国家“东数西算”全部枢纽节点,提供规模达到8 EFLOPS的通用算力服务,加快形成多层级、多覆盖智算能力布局,提供规模达到10.1 EFLOPS的智能算力服务,全年累计调用“能力中台”能力超过5800亿次,有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发展。
在AI领域,大模型通过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训练,可以实现对各种任务的高效处理,从而赋能千行百业,成为AI体系中的核心、“牛鼻子”。
今年4月,国家网信办公布已备案大模型清单,中国移动“九天自然语言交互大模型”名列其中。这标志着中国移动九天AI大模型可正式对外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也成为同时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和“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双备案的首个央企研发的大模型。据了解,九天AI大模型行业能力增强、安全可信、支持全栈国产化,已形成90亿、139亿、570亿、千亿等多种参数量版本,可灵活部署于云、边、端不同场景。
以此为基础,中国移动实现一系列产业赋能成果——打造了面向骨干行业开放共建的“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获得多家龙头及骨干企业支持;构建了网络、客服、家庭、政务、出行、医疗、工业、综治、企业通话等数十个行业的“大模型谱系”。
低碳移动:以绿色低碳为引领,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最后绿色是生态底色,也是发展本色。中国移动始终坚持绿色低碳、节能先行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绿色低碳科技攻关,释放绿色发展动能,巩固绿色发展主阵地,促进企业生产运营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
为此,中国移动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深入推进“C2三能——中国移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建成极简基站8.6万个,5G新增单站能效同比提升9%,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32以下,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能力达2.1亿峰瓦。引领供应链绿色发展,发布《绿色供应链指导意见》。运用新型信息技术赋能社会绿色转型,助力社会减排温室气体约3.1亿吨。着力满足全体人民的数字需求,建成超过39万个数字乡村达标村和15.59万个智慧社区。
中国移动还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减碳发展。据中国移动官网数据,2023年,公司基站用电量约占总用电量的58%,数据中心用电量约占总用电量的24%。针对基站和数据中心两类重点能源消耗场景,公司通过能耗能效监测数字化管理手段,跟踪分析能耗变化趋势、对比分析能效分布,多措并举采取节能措施。
在基站方面,据人民邮电报报道,例如中国移动与合作伙伴在浙江金华打造绿色站点示范区,打造集中化无线接入网架构,通过4/5G同步CRAN化,实现网络架构极简,站点节能减排,实现网络绿色转型,基本形成一套面向浙江全省的改造原则。2023年,浙江金华完成绿色站点360站建设,可减少碳排放1074.12吨/年,而浙江全省范围内完成绿色站点800站建设,可减少碳排放3004.13吨/年。
数据中心方面,在广东茂名,中国移动机房升级团队创新打造了智慧储能体系,动态调整机房能源设备电力需求响应策略,采用智慧平台与机房动环系统对接融合方案,通过搭建数据采集处理、电池智能管控、空调风机调度等模块,基于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对机房蓄电池健康度、可放电时长进行动态评估预测,并结合分时电价政策,远程批量控制蓄电池充放电时段、空调电机制冷温度等参数,实现错峰用电的同时确保机房稳定供电。该体系已在200个机房部署,日均节约电量约10%。
综上,随着信息与生产融合创新向纵深拓展,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产生质变,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能源、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共同构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中国移动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锚定“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发展定位,着力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效能,携手社会各界促进经济社会环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