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孩子学习,是一个全世界公认的难题。
看到过不少段子,妻子辅导孩子学习一通大吼之后,在外面原本还在玩着手机的丈夫立马拿起拖把或者玩具箱,开始装忙。
因为辅导孩子学习带来的愤怒,那不是常人可以体会的。
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每当辅导小孩子学习,我总感觉自己和他们是两个次元的人。
直到前段时间看到ChatGPT-4o的演示视频,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因为教孩子破碎的家庭都有救了。
为了算一个三角形的正弦值,AI甚至不厌其烦地教孩子从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开始找,最后成功算出了正弦,比我的初中数学老师耐心多了。
最近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新闻,那就是中国的AI搜题软件攻占美国家庭。
根据Data.ai 的数据,在美国 App Store 前 20 名的教育应用中,有 5 款是帮助学生完成作业的AI应用,其中有三款来自中国。
Answer AI的创始团队曾在小米和字节工作过,Question AI来自作业帮,Gauth来自字节跳动。
有一个美国学生,最开始在油管上搜视频学习,请一个小时60美元的家教,结果最后发现还不如一年订阅费只要60美元的AI搜题软件。
为什么?AI家教教学更有针对性,可以记住学生的学习习惯,回答问题时也不会发脾气,情绪价值拉满,完全可以取代富裕家庭聘请的私人教师。
在做题方面颇有心得的中国人,开发的AI家教软件也就很快攻占了美国市场。
截至目前,作业帮旗下Question AI在美国的合计下载量已经达到600万次,而字节旗下的Gauth更是前者的两倍,超过1200万次,可谓是势头大好。
可是,AI真的能成为普通人的救命稻草吗?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互联网都方兴未艾之时,所有人都在担心——
当科技发展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人类自己创造出的某种科技,无论是人工智能也好、复制人也好,会在某一个阶段超过人类,进而控制人类,让人类成为社会上的“二等公民”。
然而,随着人们离人工智能的距离越来越近,态度反而越来越缓和。
电影,就是观察这种社会态度变化最好的窗口之一。
1982年上映的《银翼杀手》中,人类创造的“复制人”发动了暴动,控制了他们的造物主人类,这个情节设定的时间是2019年11月。
1984年开启的《终结者》系列,人工智能系统“天网”横跨世界、控制一切,智能机器人无所不能,对人类进行追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类,逐渐开始爱上人工智能。
1999年的《机器管家》中,智能机器人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人类相爱。
2013年上映的《her》中,人爱上了自己的AI 语音助理。
这样的场景正在照进现实。
现在互联网上最热门的,不是怎么利用AI工作,而是怎么和AI谈恋爱。
之前有一款叫“星野”的AI软件,突然冲上了 AppStore 免费 App 总榜的前列。
简单概括这个软件,就是利用AI创作不同的可交互剧本供网友互动,而你甚至能在这款app上阻止科比登上飞机。
说实话,我不太能理解这种角色扮演的游戏,但是不妨碍很多人在这上面找到了恋爱的感觉,
国外最火的Character.ai,国内的星野、逐梦岛等等,“APP工厂”字节也有自己的AnyDoor,主打的都是AI社交。
AI家教,AI社交,看似毫不相关,但这类AI软件成功的关键要素其实是相同的,那就是AI变得越来越“像人”,甚至比人情绪更稳定,更会表达,能给人带来更多情绪价值。
OpenAI的CEO奥特曼在ChatGPT-4o发布之后,甚至直接在X上发了一个“her”,让人不由得联想到《 Her 》。还有网友直接把奥特曼的脸p到了电影海报上,变成了him。
AI越来越贴近人类,能够在越来越多的方面帮助人类当然值得欣喜。
然而,随着AI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像人类,AI威胁论反而逐渐偃旗息鼓。
对比最为强烈的是——
1973年的惊悚电影《西部世界》里,西部世界原本为人类取乐的机器人乐园,在机器人觉醒之后,变成了机器人杀戮人类的黑暗地狱,这是一部人类视角的惊悚片,甚至可以说是对AI威胁论的极致体现。
而2018年HBO改编的《西部世界》剧集里,西部世界成为了人类杀戮泄欲的机器人地狱,机器人成为了亟待拯救需要觉醒的弱势群体,人类开始反思机器人的人权,机器人杀戮人类,成为了对于命运的抗争。
也许这个时候,正是再谈AI威胁论的最好时机。
只不过,此威胁非彼威胁。
学习,永远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学习只能依靠口口相传,以至于,不少知识都被遗失。
有了文字之后,学习开始变得容易,但局限于个人之间的传递。
后来,逐渐有了学校、私塾、书院,学习的门槛开始降低。但人想学什么,取决于请了什么样的老师。
而随着现代的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语数英物理化政史地,更加规范的学习模式,让更多人有了学习的可能。
互联网时代,学习几乎充斥到了每一个角落,在互联网上,你可以学怎么安灯泡,还可以学习怎么编代码。
人类以为自己已经足够聪明。
但当AI 逐渐普及,AI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人的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紧跟着的,是人类社会也将迎来彻底的改变。
外网有一篇很火的短文,叫做“软件的终结(The End Of Software)”。
软件真的会终结吗?我相信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会比我更清楚。但,软件会发生改变吗?当然。
举个例子,互联网时代以前,掌握舆论话语权的是各种纸质报纸、杂志、电视台。
为了创作,大家需要聘请专业的记者,进行实地采访,花钱制作节目、专栏,所以大家乐于为此付费。
但当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内容制作和分发的成本变得无限低,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因此纸媒逐渐落寞,媒体话语权逐渐分散。
这些纸媒彻底被扫进故纸堆了吗?也没有,但无疑被各大自媒体和个人分散了话语权。
软件行业也是如此。
软件昂贵,是因为开发人员稀缺,人们需要软件开发人员去帮用户把人类语言“翻译”成计算机语言,让软件运行满足人们的想象。
然而AI出现之后呢?现在的ChatGPT只需要你能正确发出指令,他就能完美地完成所需要的要求——
代码本身变成了一个执行细节,被能够将人类语言转化为比特的人工智能给“抽象”掉了。
也是因为如此,夸张点说,现在学习计算机,大概等于49年入国军。
是不是非常难以想象?
吃香了近二十年的计算机专业,或许在未来十年,就将被AI逐渐削弱影响力。
但这样的现实正在逐渐到来。
新的AI威胁论,针对的不是整个人类,而是人类中的大多数工种。
在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中,大多数职位只是被替代,而不是被取消。
工业革命中,传统制造业的手工艺者被流水线上的工人所取代。信息革命中,只会打字机的打字员被精通电脑的编辑所取代。
AI时代带来的,或许是大量职业的逐渐取消。
各种柜台的办事员会越来越少,低端、重复、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将会慢慢被AI取代。
AI在创造了这样一场华丽的高效制造财富的梦境的同时,也让更多沉浸在AI编织的美好愿景里的人,逐渐迷失。
在经历了2023年年初对于AI的恐惧之后,不少人对于AI已经开始逐渐接受,并且将AI融入生活。
就像曾经的互联网热潮,它过去了吗?并没有。
它已经完全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彻底改写了生活以及工作还有整个社会。
但那些被取代的职位再也不会重来,那些被淘汰的方式再也不会重启。
就比如,现在还有多少人还会打字机甚至传真机?
那么曾经以打字机或者传真机为生的人呢?他们只能重新学习新的事物,并重新投入新的工作。
随着AI逐渐降低人们学习的门槛,这种替代只会来得更快,且更加猛烈。
在面临新事物时,人往往会面临几个阶段——恐惧、好奇、接受、融入。
很显然,现在的大多数人已经度过了最开始的恐惧,开始逐渐接受AI的存在。
曾经以为会被取代的文案,开始使用AI辅助进行基础写作,曾经以为会被取代的画师,也有一些开始利用AI辅助细化。
如果往好的方面想,AI甚至已经开始创造职业。
比如数据标记师,为数据贴上标签,让AI更容易识别数据,进而更好地服务人类。
又或者,未来还会出现AI训练师,在专业的动作和情景中,为AI提供应对各种情景的材料,亦或者AI维修师,在AI出现功能障碍时进行简单修复。
AI在取代一些职位的同时,必定也会创造职业。
放眼整个社会,AI显然还没有进入大多数人的生活,也还远没有被充分利用,AI取代人类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但那个时代终有一天会到来。(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