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卫星导航板块表现活跃,陕西华达涨超13%,航天晨光涨停,北方长龙涨超8%,天箭科技涨超6%,航天环宇、上海沪工、智明达等集体上涨。
消息面上,据美国太空新闻网5月27日报道,5月24日,上海蓝箭鸿擎科技有限公司向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交了预发信息(API)。该文件概述了一个名为Honghu-3(鸿鹄-3)的星座的计划,它将在160个轨道平面上总共发射1万颗卫星。
随后有知情人士透露,该消息属实,目前在国际电联官网该文件可公开查阅;鸿擎科技10000颗卫星的具体发射计划未知,行业内当前的惯常做法是按年分批发射。另有业内人士表示,最终实际发射数量与申请数量可能不一定相同。
开源证券也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指出,“鸿鹄三号”星座是国内继星网GW计划和G60星座后实体计划的第三个超万颗卫星巨型星座。与后面两种计划不同的是,“鸿鹄三号”星座背后的鸿擎科技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创业公司。
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京发布《2024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362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7.09%。
2006年-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 来源: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产业核心产值达1611亿元人民币,占总体产值30.04%。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产值达到3751亿元人民币,占总体产值69.96%。
随着“北斗+”和“+北斗”的不断发展,产业生态圈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底,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总数量已接近2万家,从业人员总数近百万;在境内上市的业内相关企业(含新三板)总数为90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体产值的8.93%左右。
知识产权方面,截至2023年底,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已突破11.9万件,同比增长4.84%,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从目前来看,国内北斗应用市场正不断扩大,“北斗+”、“+北斗”在各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深化,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展,应用规模及质量进一步提升;同时北斗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高也将带动北斗海外应用发展,目前国内部分很多企业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相关营收增长显著,同比增速达到15%。预期未来几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将重新步入发展快车道。
海外方面,马斯克正在积极的向卫星方面发力。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累计发射运载火箭223次,其中SpaceX发射98次,占全球总量的45%,略小于其他家总和;全球共发射卫星2945颗,其中SpaceX共发射2514颗,占全球总量的87%,是其他家总和的6.7倍。
2023年,美国共发射火箭116次,其中SpaceX就占到其中的98次。曾经的准国家队——ULA(联合发射联盟,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联合成立)只发射了三次。
值得一提的是,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也于周一宣布,已创立全新的卫星与太空公司Neo Space Group(NSG)。这一战略举措标志着沙特在商业航天业务领域的重大布局,旨在推动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为全球提供先进的卫星与航天解决方案。
回看我国,与低空经济一样,商业航天今年也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报告中提到的“新增长引擎”的代表之一。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共实施了67次航天发射,其中有26次商业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6%;共研制发射120颗商业卫星,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的54%。
地方政府方面,2023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2024年5月8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关于印发《海淀区建设商业航天创新高地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通知。5月9日,湖北省推出《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商业航天行动计划(2024—2028年)》。
同时,2023年我国轨道级航天发射总量达67发,刷新了纪录,占全球发射总量的三成,位居全球第二。民营火箭共发射13次,仅占中国总发射任务的20%左右。尽管与SpaceX仍有差距,但在完整的工业体系下,中国力量“乘势升空”,商业火箭发射在民营领域已经进入G2时代。
展望未来,民生证券指出,2024年卫星互联网产业侧进展确定性强,板块历经深度调整后当前位置布局机会明确。国内进展方面,建议重点关注终端卫星功能应用演绎、卫星招标、组网星发射和商业火箭升级迭代; 海外进展方面,建议重点关注后续SpaceX星舰试飞、手机直连落地进程和除SpaceX外其他厂商进展,同时建议关注中央和地方政策催化、行业标准协议制定、商业火箭迭代、发射产地扩容应用等相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