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第一季度财报整体表现不佳,令投资者颇感失望。然而,当人们还在为其他公司的业绩叫苦不迭时,星巴克交出的成绩单更是令人大跌眼镜。这家世界知名的咖啡连锁巨头在最新一季度的表现可谓是"一地鸡毛",多项关键指标均未达预期,股价也应声大跌15.88%,市值在短短一天内蒸发约1150亿元人民币,创下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业绩不及预期,美中市场双双下滑
星巴克第一季度(第二财季)的销售额同比下降4%,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46%增长。净营收为85.6亿美元,同样未达到91.3亿美元的预期水平。调整后每股收益仅为0.68美元,也与0.80美元的预测相去甚远。
值得关注的是,星巴克在美国和中国这两大关键市场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美国同店销售额下滑3%,而在中国市场,这一数字更是高达11%。作为星巴克的核心增长引擎,中美市场的疲软无疑给公司业绩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这样的成绩单,星巴克股价在财报公布后的盘前交易中重挫逾12%,创下了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公司还下调了全年收入增长预期至个位数,并暗示调整后每股收益可能持平。种种迹象表明,星巴克正面临严峻的业绩压力。
多重因素叠加,业绩承压前景堪忧
究其原因,星巴克业绩不佳与多重因素密切相关。首先,1月异常寒冷的天气导致全球消费者访问量下降,对星巴克这样的连锁餐饮企业造成了明显冲击。其次,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剧,消费者开始趋于节俭,这对高端咖啡消费需求形成抑制。此外,中东冲突等地缘政治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星巴克的海外业务表现。
面对诸多不利因素,星巴克管理层难辞其咎。自2021年10月新任首席执行官Laxman Narasimhan上任以来,公司已多次下调业绩指引。对于首季度的失利,首席财务官Rachel Ruggeri坦言"并不满意",但其给出的应对措施却流于空泛,仅表示要"更加专注于满足早上的需求"。分析师们对此也表示担忧,认为星巴克亟需厘清当前面临的挑战是暂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尤其要重点关注中国市场的变化趋势。
纵观星巴克的发展历程,公司一直以优质的咖啡体验和极富吸引力的品牌形象著称。但在后疫情时代消费行为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星巴克的运营模式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值得思考。从本季度的业绩来看,公司在产品创新、数字化运营等方面的短板已经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