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上市公司2023年报陆续出炉,上市银行2023年的业绩情况也浮出水面。从已披露年报来看,上市银行经营面临净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承压以及银行估值偏低等多重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家上市银行下调定存利率、压缩调整大额存单,以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展望后期,银行体系全年净息差收窄压力仍存在。但在银行合理息差、利润的底线要求下,引导负债端成本下行的监管导向较为明确,行业息差收窄压力或逐步缩小。
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
近期上市银行进入了2023年年报披露的集中期。据证券时报,截至目前,已公布2023年业绩报告的23家A股上市银行中,只有7家银行的净息差保持在2%以上。
具体来看,邮储银行作为国有大型银行的唯一代表,保持了2%以上的净息差;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浙商银行也保持了较高的净息差水平;区域银行3家,包括郑州银行、江阴银行以及常熟银行,尤其是常熟银行,以2.86%的净息差在这些银行中位居首位。
而在2022年末,有21家银行的净息差保持在2%以上。也就是说,去年有14家银行掉出了2%的息差荣枯线。
目前国内银行业净息差收窄是市场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至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74%、1.74%、1.73%、1.69%;行业均值较2022年末下降22bp至1.69%后,已经跌破《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自律机制合意净息差1.8%的临界值。
各家银行净息差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2023年,工商银行的净息差为1.61%,较上年下降了31个基点;建设银行以1.70%的净息差,同样下降了31个基点;农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60%,减少30个基点。
此外,中国银行的净息差为1.59%,下降了16个基点;交通银行的净息差为1.28%,减少了20个基点;邮储银行则以2.01%的净息差领先,尽管也有所减少,但幅度相对较小,为19个基点。
不仅是国有大行面临净息差收窄的挑战,其他一些商业银行也未能幸免。据公开数据显示,平安银行的净息差缩减了37个基点,招商银行的净息差减少了25个基点,而中信银行的净息差则缩小了19个基点。
多家银行在年报中解释,净息差收窄的主因是加大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力度,叠加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调,而存款利率降幅不及贷款利率降幅。
控成本 优结构
面对普遍面临的净息差下行难题,不少银行提出将加强对存款成本的控制,以应对息差收窄压力。
如招商银行,该行在年报里直言将持续面临规模增长与成本管控两方面的压力,并在阐述相关举措时,专门强调要坚持核心存款为主的推动策略,通过结算服务、财富管理、产品创新等方式拓展稳定的低成本存款。
兴业银行也在年报中表示,要“坚决打好息差保卫战”,坚持把压降负债成本作为稳定息差的关键抓手,不断加大低成本定期存款置换高成本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力度。
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在业绩会上展望,2024年净息差仍将面临较大压力,将持续推动负债成本下降,促进低成本结算类资金占比不断上升。同时,对高成本存款压降力度加大,包括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3年期以上大额存单等。
国信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王剑认为,在负债端,中小银行应把控好负债成本,尤其注意要避免高息揽储的恶性竞争发生,严格控制揽储成本,通过缩短存款期限、调控结构性存款规模等方法来降低存款利率等;在资产端,中小银行应提升资产运营能力,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尤其要强化风险定价能力,加强对客户还款能力的考察并对其还款情况进行跟踪,尽可能降低不良率。
展望后续,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预计,短期内集团净利息收益率仍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下阶段,该行将全力推动净息差变化在合理区间内边际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