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再融资收紧,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券商投行业务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股票融资规模大幅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挫77%,仅为776亿元。这一变化与IPO发行和定增发行的显著放缓密切相关,两者的募资规模均下滑超过七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券商投行业务的萧条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行业正在图变求存,“三中一华”等头部券商由于业务线比较全面,有望率先稳定下来,成为行业风向标。
股票融资规模全面缩水 券业投行业务收入锐减
具体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的股票融资规模仅为77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3406.25亿元相比,减少了约2600亿元。其中,IPO募集资金合计224亿元,同比下滑76.73%,而增发募集资金合计409亿元,同比减少78.71%。可转债市场募资86亿元,同比减少79.45%;可交换债募资规模合计58亿元,同比下滑44.93%。这些数据无一不在表明,股权融资市场的热度大幅降低。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券商投行业务的收入首当其冲。Wind统计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行业IPO承销保荐费用为14.11亿元,同比大幅减少77.35%,涉及18家券商。去年同期,共有32家券商获得IPO承销保荐费合计62.30亿元。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平均每家券商的IPO承销保荐收入不足8000万元,而去年同期平均每家赚得近2亿元。这一变化对于依赖股票承销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投行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
监管政策带来的行业挑战 投行业务何去何从?
去年8月,证监会推出的“827新政”和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都旨在优化IPO和再融资监管安排,收紧IPO节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些政策的实施,对股权融资市场产生了直接影响,也对券商投行业务带来了挑战。
面对市场的萧条,券商投行部门不得不进行业务结构的调整。一方面,券商通过缩编人员、降低业务费用来应对收入下降的压力;另一方面,在业务打法上转移向确定性相对要高的业务板块,比如再融资、并购重组、新三板等。
不过,考虑到当前再融资发行节奏仍然受限于二级市场变化,以及并购重组有撮合难度,可以预见今年上半年券商投行收入难以有改善。
大券商抗风险能力更强 机制调整更加迅速 中信证券率先进行股债优化
IPO业务的“入冬”使得券商投行部门的人员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一些券商选择对投行人员进行调岗,以保留人才,而另一些则不得不进行裁员。大型券商由于业务线较为齐全,仍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而一些中小券商则面临更大的压力。投行部门不乏从校招培养起来的人才,人员均是精心招聘而来,业务熟练度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安排人员,既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又考虑到成本控制,成为了券商投行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
以行业风向标中信证券为例,据相关报道,中信证券投行正在进行人员结构优化调整,将人员及时从股权业务团队补充到债券、并购业务等投行业务团队。以此看,此前的“转岗百人”实际上是投行业务内部的人员配置安排,以适应新的监管要求,满足增量业务需求,这也体现了大券商的机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