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3月5日消息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说,这是近年来上调幅度较大的一次,增长了19.4%。据悉,全国有1.7亿多老年人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黄守宏介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群众关切的问题,提出了不少民生方面的政策举措。比如总体要求中对增进民生福祉提出要求,相关内容在其他部分都有涉及。比如在教育方面,《报告》中提出要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3000多万人,不少是留守儿童。这些年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条件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为了让这些孩子读好书、上好学,今年针对这个薄弱环节,《报告》提出了要求。
再比如在医疗卫生方面,《报告》中提出今年继续增加基本医疗财政补助,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70元。报告还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报销难等问题,强调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据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建立的以保障参保城乡居民老年基本生活为目标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一,是由政府主导,采取个人缴费、政府补贴、集体补助、社会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实行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支付政策。
据了解,由于长期以来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和城市在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养老保险方面,城镇职工有相对完善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而广大农村居民和部分城市非正式就业居民缺乏相应保障。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
2009年开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试点,2011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试点,到2014年,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