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政策利好叠加,反弹动能积蓄,资金面负反馈结束了吗?底部行情将如何演绎?看十大券商周策略...

2024-01-29 07:37:13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中信证券:政策发力改善预期,市场步入反弹交易窗口稳定资本市场政策在近期集中发力改善市场预期,年初以来市场流动性循环连锁负反馈过程被有效阻断,随着业绩预告风险陆续落地,市场已经步入月度级别的反弹交易窗口。首先,证券监管部门及时回应市场关切,投资端改革举措有望加速推出,地产领域支持政策明显加码,预计2月仍有降息举措,国资委继续强调上市央企的投资者回报,央企权重股压舱石作用凸显,改善营商环境政策频出,市场信心有望逐渐恢复。其次,类“平准”基金打破负反馈,雪球敲入和量化平仓压力明显缓解,机构持仓均衡化过程加快。最后,随着年报业绩预告陆续落地,四季度业绩风险充分释放,反弹窗口期仍将呈现交易型资金主导的特征,央企红利低波和高股息板块是窗口期最具共识的主线,同时关注低估值绩优蓝筹的布局机会。中金公司:市场具备继续修复动能近期市场积极因素有所增加,国内政策环境迎来边际改善,资金面的负反馈现象也得到阶段性缓释,投资者偏审慎的预期有所修复。往后看,我们认为近期政策层面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短期流动性风险逐步得到化解,指数具备一定的修复动能,当前机构重仓的成长行业与中小盘风格整体表现偏弱,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仍待

中信证券:政策发力改善预期,市场步入反弹交易窗口

稳定资本市场政策在近期集中发力改善市场预期,年初以来市场流动性循环连锁负反馈过程被有效阻断,随着业绩预告风险陆续落地,市场已经步入月度级别的反弹交易窗口。

首先,证券监管部门及时回应市场关切,投资端改革举措有望加速推出,地产领域支持政策明显加码,预计2月仍有降息举措,国资委继续强调上市央企的投资者回报,央企权重股压舱石作用凸显,改善营商环境政策频出,市场信心有望逐渐恢复。

其次,类“平准”基金打破负反馈,雪球敲入和量化平仓压力明显缓解,机构持仓均衡化过程加快。

最后,随着年报业绩预告陆续落地,四季度业绩风险充分释放,反弹窗口期仍将呈现交易型资金主导的特征,央企红利低波和高股息板块是窗口期最具共识的主线,同时关注低估值绩优蓝筹的布局机会。

中金公司:市场具备继续修复动能

近期市场积极因素有所增加,国内政策环境迎来边际改善,资金面的负反馈现象也得到阶段性缓释,投资者偏审慎的预期有所修复。

往后看,我们认为近期政策层面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短期流动性风险逐步得到化解,指数具备一定的修复动能,当前机构重仓的成长行业与中小盘风格整体表现偏弱,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仍待修复。结合当前偏低估值所隐含的谨慎预期,以及政策因素积极转变,对后续市场表现不必过于悲观。配置上,短期结合政策变化关注受益领域,注重景气回升和红利资产的攻守结合。近期关注以下进展:

1)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地今年经济发展目标纷纷披露。截至1月26日,全国已有27个省市召开2024年两会。在2024年GDP目标增速方面,最高为西藏8%左右、最低为天津4.5%左右,北京、上海均为5%左右,已公布27个省市的算术平均目标增速为5.7%、GDP加权平均目标增速为5.4%。

2)国资委、证监会先后表态将推动市值管理纳入央国企考核评价体系。近期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将进一步研究把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引导央企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1月25日至26日证监会召开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要求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市场化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推动将市值纳入央企国企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从信息披露等角度加大对低估值上市公司的约束。

3)中办、国办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方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支持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为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供支撑。

4)2023年工业企业经营情况。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3%,首次出现连续两年的负增长。从单月的情况看,2023年12月工企利润增速回落至16.8%,两年复合增速也下降至3.5%,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的盈利改善趋势仍在延续。从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看,当前已有超过100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23年的业绩预告、快报,已披露公司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6%,业绩预喜率达到60%。

5)海外方面,美国公布四季度实际GDP环比折年率为3.3%、12月核心PCE增长2.9%,相关数据均好于市场预期,表明美国增长仍保持相对韧性、且高通胀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根据芝商所的Fed watch显示,当前市场预期3月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的概率已不足50%。

华安证券:行百里者,半九十

1月A股整体延续弱势回调,投资者对经济增长信心和宏观政策力度悲观预期并未得到扭转。在1月下旬央行超预期降准、定向降息,相关部门迅速发声出台措施稳定资产市场的举措下,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改善迎来反弹。当前的关键在于1月底的反弹持续性和空间将如何?展望2月,我们认为市场还将面临诸多考验,在投资者关键信心并未显著扭转或者改善之前,市场反弹的时间和空间都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因此我们整体倾向于认为市场仍将继续呈现震荡走势,等待基本面改善验证或者宏观政策力度加码确认。当下市场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在于:一方面此前市场担忧的核心在于经济预期和宏观政策力度预期都较悲观,这种悲观的预期仍然需要更多更大政策力度的提振;二方面具体到2月份,市场还将面临较多的考验,如美联储降息表态、1月金融数据能否超预期、宏观流动性能否继续加码宽松、春节消费数据能否快速修复、节后两会政策目标的博弈等。

2月市场风险偏好能否持续回暖仍需观察。1月底货币政策与稳定资本市场举措发力,美联储降息预期调整基本到位,风险偏好略有回升。2月份,节前市场的关注点在于2月初美联储议息会议对降息的表态,货币宽松政策的延续性以及春节消费恢复力度等,节后市场的关注点在于1月金融数据能否超预期以及对两会政策目标的博弈。因此2月份风险偏好能否持续回暖面临一系列挑战。

宏观经济基本面修复速度关注春节客运量与消费数据。当前宏观高频数据显示宏观经济基本企稳,但地产仍保持较快下行态势。后续重点关注今年春节消费与出行数据,这将是观测一季度宏观经济能否加速修复的重要窗口。

货币政策正在向宽松加码,但持续性尚不明确需密切跟踪,因此2月重点关注其宽松力度的持续性。央行降准50BP超市场预期,也为后续降息打开空间。但我们倾向认为,除非2月美联储释放明确降息信号以及具体降息指引,否则当前稳汇率压力下降息时点可能慢于市场预期。

行业配置:稳健型资产和确定性主题机会仍需被重视

1月行业表现上,高股息红利策略以及稳健资产受市场追捧,煤炭、银行以及石油石化等股息率居前的行业涨幅领先。此外哈尔滨旅游热带动出行文旅链条,交通运输受此催化涨幅也居前。而成长板块基本全线回调。展望2月份,最影响配置思路和方向的关键在于本轮市场反弹的持续性,若持续反弹,则应寻找弹性大的品种。若反弹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则仍应重视稳健型或确定性资产。而我们认为市场的核心担忧并未解决且2月市场也面临诸多考验的情况下,配置思路并不能过于激进或追求弹性,稳健类资产或者确定性主题方向仍有很重要的配置价值和必要。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向。

第一个配置方向是具备催化剂同时又具备强周期规律性的基建建筑相关领域,确定性强,并有望成为2-3月耀眼的主线方向。央企市值管理考核重要程度提升将成为短期相关链条行情火热的重要催化剂,同时证监会年度系统会议提及支持央企市值管理和中特估体系建设。此外春节后到3月中旬期间是规律性强的基建开工板块的行情。两个逻辑指向同一类资产,建议重点关注:建筑材料(水泥)、非金属材料、环保设备、建筑装饰(专业工程&工程咨询)、环境治理、金属新材料、燃气。

第二个配置方向是延续高股息稳健资产、银行继续切换以及具备良好短中期投资价值的汽车及零部件。在市场上涨时间和空间都不确定的情况下,稳健型资产仍有配置的必要。其中具备高股息率的资产如煤炭、银行、石油石化等仍有望成为市场回归的方向。再者银行业合理净利润和净息差空间备受呵护(降准不降息),同时也可以作为前期涨幅较大煤炭行业的高股息平替,近期切换趋势明显。汽车及零部件已调整至较为适宜的位置,未来预计具备修复空间,叠加近期汽车景气阶段性回暖,目前正是良好时机。

第三个配置方向是出行链条,节前确定性较强,节后需关注节日期间消费数据。元旦假期后哈尔滨掀起了一轮全国文旅热,各地文旅局纷纷出奇招吸引旅客前去旅游消费,旅游热点频出。此外,春节降至,返乡潮较往年有所提前。出行链条表现有望继续向好,重点关注航空机场铁运、酒店餐饮旅游。

申万宏源:底部仍有待夯实

一、当前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性价比已出清,但筹码结构未出清。也正是因为筹码压力客观存在,所以管理层稳定资本市场政策仍有必要持续催化。高股息风格占优的基础:短期超预期的政策是货币宽松后续仍有想象空间 + 中特估密集催化。短期的边际资金是绝对收益存量加仓 + 偏好主题的资金活跃度提升。这样的风格下,筹码结构问题解决相对缓慢,市场底部区域仍有待夯实。

短期市场毫无疑问处于历史级别的高性价比区域,但与一般的底部不同的是,目前筹码结构并未出清,特别是定价景气赛道和科技主题的筹码未出清。这是决定短期市场特征的主要矛盾:1. 正是因为筹码压力客观存在,所以管理层稳定资本市场政策仍有必要持续催化。别低估了政策的决心和力度。2. 短期高股息风格占优,筹码压力大的方向跑输:一方面是短期催化剂集中在高股息和稳增长方向上。市值管理纳入央企业绩考核,中特估又见密集催化期。央行降准 + 定向降息,且强调“中美货币政策差异趋于收敛”,这为后续进一步宽松提供了线索。2024年有外推空间的宏观改善逻辑比较稀缺,货币政策想象空间打开是重要变化。另一方面,短期的边际资金是绝对收益存量加仓 + 偏好主题的资金活跃度提升(以浦东概念股上涨为信号,中特估短期上涨也表现出强主题特征),边际资金会偏好筹码结构相对好,行情阻力小的方向。

短期高股息相对成长的优势进一步扩大,相对收益的赚钱效应未来在某一个阶段可能受限。这意味着筹码结构问题的解决是相对缓慢的。如果未来后续高股息行情演绎告一段落,市场期待成长接力的时刻,市场赚钱效应可能难以为继,市场底部夯实仍需要一个过程。

二、中期,2024年基本面的总体格局是“需求侧没弹性,供给侧有压力”,24Q3之前基本面趋势上行方向仍将相对稀缺。眼下筹码结构出清后的反弹,还是超跌反弹范畴。

思考潜在反弹的空间,关键是评估中期格局,看长做短。我们继续提示,2024年基本面的总体格局是“需求侧没弹性,供给侧有压力”:1.岁末年初中国经济有韧性,但市场仍在观察后续持续性。房地产投资和中美库存周期对经济的支撑力都是前高后低的。市场发酵经济乐观预期高度依赖于政策强刺激兑现。2. 一些产业的供给压力普遍存在,上游周期和中游制造在24Q3之前都会向上。新消费、科技消费品竞争加剧,也是资本过剩,一级市场集中投资的结果。而2025年供需格局大概率是边际改善的。那么24Q3之前,市场可能总体仍是震荡格局,眼下筹码结构出清后的反弹,还是超跌反弹范畴。24Q4当基本面预期向2025年切换的阶段,市场中枢可能逐步抬升。

三、科技成长是超跌方向,但兑现潜在的高赔率,需要以市场筹码结构改善为前提。短期高股息仍是阻力相对小的方向,我们继续强调,中期真正受益于无风险利率下行的是稳态高股息和动态高股息。

科技成长是超跌方向,但兑现潜在的高赔率,需要以筹码结构改善为前提。短期高股息仍是阻力相对小的方向。我们继续强调,中期真正受益于无风险利率下行的是稳态高股息(稳定分红预期不易受到基本面周期波动的影响,典型行业包括电力、煤炭、铁路公路、运营商;消费品中可能出现被忽视的稳态高股息,纺织服饰、食品加工、饮料乳品)和动态高股息(股息率由低到高,稳定分红预期从无到有的方向,后续标的挖掘的重点是中游制造)。

后续超跌反弹行情中,推荐的科技成长的方向不变:AI应用(华为昇腾,AIPC产业链)、半导体(台积电业绩支持消费电子景气拐点,国内半导体制程最终也会受益)、华为操作系统、机器人、国防军工(航空主机厂)。

海通证券:年初政策如何发力?

年初以来一系列积极政策密集出台,从宏观金融政策到资本市场,再到地产、地方化债、区域和产业政策,本轮政策出台的速度和密度超市场预期。

宏观金融层面:中央再度强调金融强国,央行降准和“降息”以呵护实体经济。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强国”的建设目标,将金融工作上升到更高战略高度。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近期货币政策已在不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

资本市场层面:管理层从融资、投资和对外开放等多方面部署政策活跃资本市场。近期,管理层围绕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深化投资端改革、坚持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做出了多项重要部署。

房地产层面:多部门联合出台政策,优化房企融资方式并加快建设“三大工程”。近期政策着力解决地产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建设。

地方化债层面:政策持续强调守牢风险底线,重视化债常态化管理与资源统筹。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习总书记强调“要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而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就是其中的工作重点。

区域和产业层面: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浦东建设迎来新举措,产业政策不断出台。除了上文提到的资本市场、地产、化债政策,近期监管部门还发布了国企改革、浦东开发、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等政策,布局中特估建设、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

当前市场大概率已处在底部区域,政策持续发力有望催化行情启动。本轮调整时空已显著,A股估值已处历史底部。从调整时空来看,本轮沪深300从21年初下跌至今已持续35个月,最大跌幅达47%,对比历史看这次调整时空已显著;从估值来看,A股估值已处历史底部,全部A股PE、PB滚动三年分位数均已降至0%附近。从大类资产比价指标看,当前市场的风险偏好也已处在历史低位,如A股风险溢价率为3.75%、接近05年以来均值+2倍标准差(3年滚动)。

结构上,阶段性关注大金融,中期重视白马成长。随着稳增长、防风险政策持续加码,大金融或有阶段性表现机会。今年以来市场对宏观环境的预期走弱使得大金融板块的估值承压,截至24/01/25,银行PB(LF,下同)为0.45倍、处13年以来2.3%分位,证券为1.15倍、处13年以来2.2%分位。上文提到国常会、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机构纷纷发声,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政策窗口已经打开,我们认为目前估值和基金配置比例较低的银行和券商有望受益。

国海证券:典型的救市政策如何演绎

1、A股近10年以来较为典型的救市政策出现在三个时期,分别为2015-2016年、2018年、2022-2023年,救市政策涵盖高级别会议定调、舆论引导、流动性注入、部委政策以及货币政策几个层面。

2、2015-2016年救市政策出台最为密集,效果最好,核心在于自上而下政策协同发力,同时央行降准降息给予流动性支持,国家队买入力度较大,市场超跌反弹力度也较明显。

3、2018年救市政策以提振信心、放松监管为主,央行采取定向降准的方式力度有限,民企纾困的资金支持较为关键,市场超跌反弹的力度在2018年10月较强。

4、2022-2023年救市政策以提振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为主,但由于外部环境制约货币政策宽松,地产周期下行尚未企稳,市场超跌反弹的力度在2022年4月较强。

5、当前救市政策加速推进,降准以及汇金买入ETF打破流动性负反馈,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较为振奋人心,市场超跌反弹首选央国企+超跌成长。

风险提示:海外通胀超预期;地缘政治扰动加剧;产业政策推进速度或不及预期;早期历史数据存在个别缺失值;比较研究的局限性;全球疫情反复等。

华西证券:央企市值管理与A股红利价值行情

市值管理或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红利价值行情进一步扩散。央企上市公司是央企在资本市场的核心资产,同时发挥着A股“压舱石”作用。本次国资委提出市值管理成效纳入考核,使得央企考核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叠加央行宣布降准降息,金融监管总局和住建部表态支持房地产等,表明稳增长、稳预期相关政策仍有发力空间。策略上,关注央企估值重塑的三个布局思路:持续稳定分红、战略性重组和新央企组建、市场化增持和回购。

一、市值管理或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引导上市公司推动市场价值实现,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在前期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价格实现相关因素纳入对于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证监会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也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推动将市值纳入央企国企考核评价体系”。截至目前,央企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例约34%,发挥着A股市场“压舱石”作用。后续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有利于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提升股东回报。这也体现出在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视程度。

二、国资委对央企考核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2019年国资委提出“两利一率”,即净利润、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2019年末将营收利润率和研发(R&D)经费投入强度纳入考核指标,形成“两利三率”指标体系,突出投资回报,增强央企创新力;2021年国资委引入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形成“两利四率”考核指标体系,2022年基于此提出“两增一控三提高”的总体要求,通过预算管理和业绩考核等工作将指标分解到每一家中央企业;2023年中央企业考核指标进一步调整为“一利五率”,国资委提出“一增一稳四提升”的年度经营目标;2024年,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总体保持“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不变,具体要求是“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本次国资委提出市值管理成效纳入考核,也是提高上市央企质量的应有之义。

三、关注持续稳定分红下的央企估值重塑机会。2015年来央企上市公司的分红次数和分红总额逐年增多,年度分红比率中位数稳定在30%-31%之间,股息率中枢上移。2022年国资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鼓励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等多种方式优化股东回报。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持续稳定的高分红也将成为央企上市公司投资收益中的重要部分。

四、关键领域专业化整合带来机会。重组整合是下一阶段国企改革深入推进的主线之一,有助推动我国传统产业强基转型,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国资委明确表示,下一步将稳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新央企组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特点,将更大力度开展“信息通信、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专业化整合。

五、市场化增持、回购提振股价。国资委表示,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要提升处理应对资本市场复杂情况的能力,适时运用上市公司回购、控股股东及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增减持等手段,引导上市公司价值合理回归。上市公司增持和回购可以在股价低迷阶段向市场传递信心,传递出上市公司重视股东回报的信号,也是吸引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等中长期投资力量入市的重要方式。

中泰证券:如何看待本次降准对市场的影响?

央行于1月24日宣布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1月25日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超市场预期。

本次降准释放出了稳增长政策的积极信号,为银行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向实体经济让利创造空间,将对全年经济运行产生较大积极作用。其中,本次结构性降息有助于银行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短期来看,央行宣布降准释放积极政策信号,对资本市场有一定提振作用,且有助于平滑春节资金面,弥补资金缺口,助力银行“开门红”。2024年将是金融供给侧改革元年,其对行业生态的影响将显著超市场预期。就投资机会而言,券商并购重组或开启,建议关注有整合预期的券商。

投资建议

从历史规律来看,1、2月份往往是市场业绩真空期叠加政策真空期,市场或延续当前风格,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诸多因素逐步被市场反应,主要板块估值调整至底部区域;春季或是行情演绎的重要时间窗口:1)美联储正式降息前,市场对快速降息预期的反复驱动美债收益率下行和全球多数资产价格上涨;2)年初一般以主题行情开展为主;3)国内产业政策与中央财政发力期;

同时,考虑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整体定调为“总量政策定力与产业政策发力”,以及美债收益率下行期全球流动性宽松,故我们认为,春季行情,将呈现以小市值、主题活跃的特征,即:“春季行情,主题为王”。建议重点关注:

1)国证2000ETF/ 微盘指数;

2)有整合预期的券商;

3)产业政策发力(电网、数据/算力中心);

4)地方国企注入预期(地方国企商贸零售、地产等“类壳”板块);

5)北交所/北证50;

6)科技突破相关的AI、人型机器人等前沿科技主题亦值得关注。

东吴证券:资金面负反馈结束了吗

2023年四季度以来市场大幅调整,近期雪球产品集中敲入引发市场担忧,股指期货基差扩大,加之两融和股权质押风险提升,资金面的负反馈不断加强。本周四(2024年1月25日)在多项利好政策和积极表述催化下,A股开始放量反弹,至此,本轮资金面负反馈结束了吗?

基于历史复盘可以发现,资金面正反馈通常表现为:股价上涨—>赚钱效应 —>增量资金流入追高—>股价继续上涨;负反馈表现为:股价下跌—>亏钱效应—>悲观预期下的主动/被动止损行为—>股价继续下跌。

市场上行阶段,公募、私募或两融渠道的火热局面往往会吸引更多资金入场追高,形成资金的正反馈。但“牛熊”同源,在市场下跌阶段,由于正反馈时期介入的资金体量较大,因此跌幅越深、越接近下行阶段的末期, 就越可能会触发大规模赎回/强制平仓,造成资金面的负反馈,同时一些负反馈现象的出现也往往说明了市场已经进入下跌尾声。

历年市场是如何走出资金面负反馈的?从微观层面来看,一方面是有增量资金入场、阻碍负反馈的循环,包括“国家队”资金、外资等;另一方面是, 此前形成负反馈的场内资金已经出清到位。换言之,当市场出现了一些提示资金面负反馈已经接近顶点的线索时:例如期货基差异常拉大、基金大量赎回/触及预警线、股权质押风险暴露等,说明市场大概率已经进入了底部区间。

我们认为本轮资金面负反馈已基本出清。

2020年下旬以来基民高涨的入市热情和加速流入的外资共同形成了资金面正反馈,随着2021年初偏股公募基金的新发规模触及历史高位后边际回落,最近一轮的上行周期宣告终结。2023年四季度后,市场资金面负反馈的迹象愈加清晰,从此前的基金赎回,再到近期雪球产品集中敲入拉大股指期货基差,以及市场对于两融和股权质押风险关注度的不断提升,甚至包括日经225等海外产品交易出的“超高溢价”,无不体现出市场资金面此前已经进入了偏离基本面的负反馈阶段。

我们认为,当前市场下行周期的底部已经到来,底部区间赔率和容错率均较高,即使一些因素不及预期,股价下行压力也相对有限,应积极看待。基本面来看,2024年美债的趋势性回落将带动中美名义增速差收窄以及全球需求的回暖,国内外经济有望实现共振。政策面,本周国内超预期 “双降”,浦东新区改革、金融外资限制放开、央国企市值管理等政策均释放积极信号。资金面来看,“国家队”或不断发力增持ETF,托底股市,市场悲观情绪也已明显改善。我们判断,本轮资金面负反馈已基本出清,展望后市,股价对于基本面的偏离有望逐渐迎来修复。

广发证券:公募不降仓就一定没机会?

稳增长政策发力之下,本周市场有边际回暖迹象。不过本轮是08年以来唯一一轮基金始终保持高仓位运行的弱市,可能意味着来自公募基金的增量资金难度较大。

历史每轮弱市基金均会减仓予以应对(08年/10-12年/15年/18年),这也为触底反弹提供了增量资金,使得熊牛切换相对顺畅。但是本轮不同,基金于22-23年始终保持高仓位运行,最新四季报显示基金仍高仓位承受下跌,这使得后续增量资金相对有限。

但是,随着A股市场的资金结构更加多元化以后,即便公募基金持续高仓位,A股市场也可能出现中等级别的反弹机会。

以22年4月、22年10月的反弹来看,前者万得全A反弹2个月,上涨24.7%;后者万得全A反弹3.5个月,上涨15.1%。在这两次市场中等级别反弹的过程中,公募基金的权益仓位都保持在高位运行,但事后看市场反弹幅度还是比较可观的。反弹的触发因素都来自基本面预期的变化。

另一方面,基金四季报还是有很多结构性亮点。

1. 连续6个季度减仓,新能源(剔除产业基金)已回到低配。历史典型产业浪潮来看,迈过成长期后仓位都面临下行,超配幅度至少要到平配才看到配置底。从这个角度来看,风电光伏的配置比例已经回到或接近平配,新能源车内部结构分化。2. “杠铃策略”(尤其是红利)仍难言筹码拥挤;3. 基金围绕“供给侧”的三个确定性进行加仓:供给出清、供给出海、供给创新。

24年已经过了1个月,开年“高股息”与“央国企”延续强势,似乎市场风格与基金加仓方向并不吻合。但是,复盘来看历史上1月即能明确全年主线的情形并不多见(仅15年、17年),我们认为今年的产业主线大概率还没出来。

从过去12年的经验来看,1月即能明确全年主线的情形并不多见,除非前一年已看到了非常明确的产业趋势(13-14年移动互联网&互联网+、16年供给侧改革)。在总需求指向意义不明的背景下,当前仍难找到很明确的产业主线,因此今年的主线大概率还没出来,建议等待市场右侧、风险偏好修复之时布局。

最后,回到市场短期情况,随着本周包括货币、地产、资本市场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依靠于大盘股搭台,市场情绪得到了初步稳固。下周是上市公司年报预期有条件强制披露的最后窗口期,可能与2019年1月类似,随着一些年报预告暴雷的靴子最后落地,最近几个月跌幅较大的TMT和中小股票可能也会迎来不错的反弹机会。在此逻辑下,建议寻找一些前期跌幅较大(最近2-3年,或者最近一个季度),并且后续可能有进一步变化的细分板块,比如:氢能源、AI、卫星等。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