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消息,据悉,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文件(国发【2023】14号文),由国务院于9月1日正式印发。近期已传达到各城市人民政府、各部委直属机构。其中,明确了两大目标: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二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此外,该文件被多地官员称为“新房改方案”。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解读表示,从文件中明确的两大目标内容来看,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实现居者有其屋,这一条显然是向新市民、青年以及工薪收入群体释放了强烈的利好信号,通过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缓解这部分群体的购房压力。由于大多数的三四线城市,供应大于需求,房价也并不是特别高,反观一二线城市,就业机会多带动人口流入,房价也相对较高,新市民等群体的购房压力较大,因此,不排除将会在一二线这样的大中城市率先实践。不过,深度思考来看,住房压力往往有一部分是来源于教育等资源不平衡问题,因此,租购同权真正落地还需要克服一定阻力。
第二条中所提到的“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主要是针对改善性住房需求,不排除是接下来限价等政策松绑的信号,比如取消限价限售、土地价格上限等举措,而且取消限价等情绪已经开始蔓延了,此前市场消息称自然资源部建议各地取消土地限价,并且济南、合肥、成都等城市的土拍规则已有所调整,部分待出让地块不再限制土地上限价格,重回价高者得,后续不排除房价会出现一波上涨行情。另外,“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也将会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地方房产税收收入,也有利于提振房地产市场活跃度,给予房企一定的信心。
整体来看,新一轮“房改”将保障性住房地块提升空前,与“十四五”规划基调一致,有利于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而且本次改革可以说是一次重磅加持,在保障部分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的前提下,也给予了高收入人群一定的活跃空间,市场情绪有望提振,或将会加速地产板块的修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