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NI的投资潜力及DeFi的前景?
在上个牛市中,我持有UNI,但在牛市后期,我已经全部抛掉了。现在我手上没有UNI。相比UNI,我更喜欢CRV。这倒不是说UNI不值得买,只是我个人喜好。
DeFi的前景整体肯定是看好的,但目前这个生态中基本没有太大的创新,项目看上去都比较乏味。
2、马斯克为什么要卖掉大量BTC?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用太过神秘的眼光去看那些所谓“大佬”的操作,总觉得他们的操作好像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藏着什么惊天动地的布局。
他们的操作中肯定会有一些前瞻性的布局,但同样不乏冲动、荒谬的举动。对他们的操作,我们可以参考,但更多的还是要独立思考,按自己的理解去操作。
可能马斯克在那个时段卖比特币可能是为了财报被迫而为。
3、我的配置定投比
我的BTC和ETH加起来占比超过60%,其它各领域头部项目加起来在20%~30%之间,还剩下10%~20%我会按自己兴趣配置。
4、关于ARB的发展思路
有读者留言提到ARB是否在走一条尽量挖掘增量市场的路,并提到了它最近推出新的框架和工具包支持传统程序员用其它语言编写智能合约。
对此,我的理解是:它推出的工具包确实是希望能够吸引传统工程师加入合约的编写,发展它的生态,但我觉得这个作用恐怕有限。
早年EOS上的合约就支持C++语言,虽说看起来方便了传统工程师加入,但它的生态也并没有因此丰富起来,基本都是博彩类游戏,很少有其它的应用类型。
所以我感觉生态要发展起来关键还是要看应用场景,如果能找到应用场景,就算是不熟悉的语言,工程师也会尽快学习切入进来。
另外,在这个阶段因为以太坊的合约语言Solidity基本已经垄断,所以合约用Solidity编写反而更方便相互引用,更容易形成乐高效应。相比之下,用其它的语言编写可能还会增加摩擦和不便。
不过,不管这些举措是好是坏,有一点我是很赞同的:团队一直在努力建设,进行各种尝试。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成果。
当然,如果能像OP那样,通过把代币和利润挂钩,给代币更好的赋能,那就更好了。
5、关于我现在的配置思路
这段时间我在看林园的投资思路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拿他的思路来对照加密生态中的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发现很多冲突或者矛盾的地方。
不过这些冲突和矛盾并没有马上就改变我现在的投资思路以及投资布局。所以我公布过的定投的币还是没变,我也还是在继续持有。
这些冲突和矛盾更多的是促使我思考他为什么用这种思路,这种思路在A股中为什么可以施行。这些思路有哪些可以借鉴到加密生态中。
另外关于传统投资者所说的“门槛”、“垄断”在加密生态中到底意味着什么,到底该用什么标准去衡量也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6、关于铭文的理解
如果详说铭文的由来恐怕最早就要追到以太坊的诞生了。
比特币诞生后,加密生态的开发者们发现它有一个很大的局限:那就是它的功能很简单,也即是说比特币无法在区块链上执行复杂的指令和功能。
Vitalik就是瞄准了这一点需求,发展出了以太坊,使得区块链能够在链上直接执行复杂的指令和功能。
然而这样做是有代价的。它的代价就是费用高而且执行步骤有限。
那么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不改变比特币的结构,不在区块链上执行指令,但也能让它有一些更复杂的功能呢?
这时,铭文技术就出现了。
它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路:我只把一行行命令/定义写到比特币区块链上,但这些命令并不在比特币区块链上执行。
那既然这些命令不执行,它们有什么用呢?我们怎么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的?于是我们就要借助另外的工具,也就是索引器(Indexer)等一系列解析工具来帮助我们解析和“运行”这些命令。
注意:这些解析工具不是运行在区块链上的,而是运行在链下,是中心化的工具。
可中心化的工具怎么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呢?
这时,这些索引器和工具的开发者们就会把它们开源,以便形成社区标准,供大家参考和遵循,还欢迎更多的开发者都遵循这个标准开发更多的工具和索引。
这样,一个中心化的东西就通过开源、建设,逐渐积累共识,逐渐去中心化了。
只要这能形成共识,能对比特币上“铭刻”的命令形成统一的解释,那就相当于“铭刻”在比特币上的“死命令”变成能够执行的“活命令”了。
用这种方式执行命令理论上可以完全不受功能的限制,执行任意命令。
大体上这就是铭文技术的由来。
只不过,现在无论是比特币铭文还是以太坊铭文都还很早、很早,离想象中那个宏大的场景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来源:金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