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复星医药上半年净利增15.74%,开放式创新模式激发潜能,创新药进入收获期

2023-08-31 11:10:10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8月29日晚间,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公布了2023年半年报。上半年,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13.9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7亿元,同比增长15.74%。核心制药业务实现收入159.95亿元,同比增长11.64%。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承压、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等多重压力影响下,中国医药行业已步入调整期。不过,复星医药在挑战中保持了定力,锚定创新,持续推进创新转型,优化产品结构,坚持开放式创新策略,稳健布局国际化。

作为国内创新药龙头企业,复星医药在开放式创新模式带动下,创新药已进入集中收获期。今年上半年,公司共有5款创新产品及适应症不断落地。在汉斯状、汉曲优、苏可欣等新品和次新品收入增长的带动下,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助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表示,“复星医药将继续坚持科技驱动、产品驱动,围绕存在较大未满足需求的治疗领域积极布局,提升研发效率,不断加强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丰富产品管线。同时,持续提升全球运营能力,精益运营,提质增效,并通过持续优化数字化技术与手段赋能业务增长,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让每个家庭乐享健康。”

高研发支撑成长,创新药进入集中收获期

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药企经历了从仿制到创新的转变。在行业不断升级与加速洗牌的当下,医药行业愈发“内卷”,而创新成为了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的利器。

复星医药直接运营的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覆盖到医药商业领域,制药业务为该公司核心业务。早在2009年,复星医药就已进行创新药布局。经过多年布局下,复星医药创新药产品也进入了收获期。

2023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包含创新药在内的制药业务实现收入159.95 亿元,同比增长11.64%,占营业收入的74.76%,占营收比重较去年同期增加7.65个百分点。而该公司创新产品主要覆盖肿瘤(实体瘤、血液瘤)、自身免疫、中枢神经、慢病(肝病/代谢/肾病)等核心治疗领域。

复星医药创新产品上市带来的产品结构优化和销售增长是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数据显示,上半年,复星医药2022年3月获批上市的汉斯状实现收入5.56亿元,汉曲优收入同比增长57.1%,苏可欣收入同比增长32.7%。

营收与业绩的稳健增长同样离不开研发的支撑。复星医药半年报显示,该公司研发投入共计28.84亿元,同比增19.77%,其中,研发费用为21.34亿元,同比增长16.80%;核心制药业务研发投入25.19亿元,同比增长22.16%,制药业务研发投入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5.75%。其中,研发费用为17.92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1.20%。截至今年6月末,该公司研发人员超过3500人,其中超1800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复星医药研发项目的选择与投入并不是盲目的。吴以芳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复星医药在做战略规划时,对资源也做了理性的配置,包括研发的早期、中期、后期的配置比例,要既能够保证整个管线的漏斗相对比较健康,还要考虑研发中的失败。”

此外,为降低创新风险、缓解资金压力,复星医药强调在研发过程中的价值实现。在研发过程中,该公司通过对外许可等方式引入外部资金,而这也是复星医药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产品及适应症持续落地,开放式创新模式优势尽显

创新药品的放量与营收结构的优化,离不开复星医药开放式创新模式。据了解,复星医药采用了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的开放式、全球化的创新研发体系。该创新体系帮助复星医药在医药行业深度调整期,抵抗了周期,实现创新产品与适应症的不断落地。

“当把平台中各渠道打通时,会发现这种开放式平台,可以用相对较少的资源,撬动更多的创新研发能力。当自研管线不足以实现一个企业的战略目标时,这时候可以通过BD的方式来补充实现。”吴以芳表示。

合作开发方面,2023年上半年,国内首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于中国境内新增获批二线适应症(用于一线免疫化疗无效或在一线免疫化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

据了解,奕凯达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基于自Kite Pharma引进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Yescarta进行技术转移并获授权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首个获批适应症为治疗既往接受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成人患者。作为一次性治疗使用的创新细胞疗法药物,奕凯达能够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二线获批上市将惠及更多的中国淋巴瘤患者。

上半年,复星医药获独家商业化许可的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倍稳(盐酸凯普拉生片)、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产品珮金(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以及新一代拟钙剂旁必福(盐酸依特卡肽注射液)均于中国境内获批上市,进一步丰富了在创新药领域的产品布局。

在开放式创新策略下,复星医药产品线及产品组合逐步丰富,在研管线得以快速推进。上半年,共有5个创新药(适应症)、10个仿制药(适应症)获批上市;4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适应症)、34个仿制药(适应症)申报上市(NDA);7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适应症)于中国境内获批开展临床试验(IND)。

值得一提的是,开放式创新模式不仅优化了企业的研发策略,聚焦优势资源,还为其他创新药企业提供了创新突围的范本,打开了发展的新思路。其中,BD模式的灵活运用更是助推了创新药企的出海。

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全球运营能力持续提升

中国医药市场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在过去几十年吸引了众多跨国药企进行布局。跨国药企的进入为中国带来现代医药新理念、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对于处于国际化竞争环境中的中国药企而言,“走出去”是检验药物价值是试金石,是实现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创新药企的终极目标。

凭借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全球网络渠道的建设以及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复星医药早已将触角伸向海外,其全球化布局已覆盖美国、欧洲、非洲、印度和东南亚等市场。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收入为47.8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2.37%。

复星医药的国际化战略主要从优质产品出海、本地化生产、商业化网络建设等研产销多维度入手。

半年报显示,在美国市场,复星医药仿制药自营队伍已初步成熟,已与5家大型分销商及16家集中采购组织开展合作,推进制剂产品销售。作为首个中欧双批的国产单抗生物类似药,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中国境内商品名:汉曲优)于美国的上市许可申请(BLA)已获美国FDA受理。斯鲁利单抗注射液(PD-1抑制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于欧盟的上市许可申请(MAA)亦获受理。

新兴市场方面,在非洲市场主要面向撒哈拉沙漠以南英语区及法语区开展医药产品出口分销业务,其销售网络已覆盖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

为夯实制剂出海基础,复星医药持续推进了生产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例如,其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注射用青蒿琥酯(Argesun)通过WHO预认证(WHO Prequalification),成为首个通过WHO预认证的“一步配制青蒿琥酯注射剂”。

当前,复星医药收入结构逐步优化、创新药产品集中进入收获期,而海外推广与销售团队的建立使得公司国际化战略得以稳步推进,复星医药在全球创新药领域的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医药行业深入调整的当下,复星医药以创新、国际化为锚,夯实了持续稳健发展的根基,为中国创新药企树立了典范。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