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中国政府发出了迄今为止最强烈的信号,即加倍努力恢复增长势头,希望在不大幅改变政策的情况下,平息外界对新冠疫情后中国经济复苏表现的质疑。
周五(8月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税务总局这四个中央经济和财政部门罕见举行了联合新闻发布会,承诺协调措施,解决阻碍增长的薄弱环节,并强调有针对性的实施和可持续的复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表示,还将努力监测经济中的风险,所有监管机构将在正式宣布政策之前审查和协调政策的细节和时机,以“保持稳定和可预测的政策环境”。
南华早报称,尽管北京方面的行动没有包括任何突破性的刺激措施,未能达到市场预期,但这些举措证明了北京方面对恢复经济稳定强劲增长的政治重视。
其他政策也在加大力度,为经济持续复苏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袁达说,到目前为止,北京的措施一直集中在重振私营和小企业、恢复市场信心、创造就业和刺激家庭消费等领域。
他说,针对这些领域的努力将继续下去,经济规划部门将研究并推出一系列针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新措施。
袁达透露,目前各部门正在抓紧落实,其中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促进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扩大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行规模等政策措施已经陆续出台实施,其他政策也在抓紧推进,为经济持续恢复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袁达表示,从目前所掌握的经济运行最新数据看,实物量指标增速加快,7月份全国统调发电量同比增长5.9%,较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市场预期也有所好转,制造业PMI已连续2个月回升。随着“组合拳”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下半年经济将在上半年持续恢复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向好态势。
“持续谋划研究一批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的储备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分批出台实施”,袁达表示,下阶段发改委谋划政策将重点围绕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展开。
其中,在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方面,要加大拖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账款的清理力度,强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财税金融支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并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大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延续实施支持“保交楼”工作、帮助处置不良资产等阶段性政策。在防范化解内外部风险挑战等方面加强政策储备,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袁达指出,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重点要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央地政企联动。
袁达强调,在各部门制发政策文件前,要对政策文件内容和出台时机等开展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推动各部门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密切配合、同向发力、形成合力,防止出现“合成谬误”问题,维护好稳定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同时,进一步健全政府部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听取企业经营发展的真实情况,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中国试图应对金融风险
中国政府正在走钢丝,试图应对金融风险,为长期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中国还需要应对美国越来越多的技术限制,以及贸易伙伴之间的供应链多元化努力可能带来的损失。
到目前为止,政策制定者没有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那样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这个4万亿元的计划,几乎相当于当时中国GDP的13%,随后带来了制造业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和巨额债务。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没有带来该计划预期的经济效益。
财政部和税务局的官员则表示,还将加大力度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逾期付款问题,并打击任意收费,以帮助私营部门。
中国政府的一名顾问说,北京目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不同部门实施这些支持性措施,并确保帮助能够到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手中。
“实施要有效,营商环境要有效改善。如果经济在这两个月里没有好转,即使今年的目标能够得到保证,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将拖累未来两年的经济发展,”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顾问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央行将灵活运用政策工具,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防止资金被用于投机而非支持实体经济。
“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和其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需要协调灵活使用,”邹澜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强调监管机构仍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来应对经济风险的前景。
中国GDP 5%增长目标能否实现?
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5%,高于5%左右的全年目标。
然而,人们普遍担心,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复苏已陷入停滞,因为第二季环比增长率从上一季的2.2%降至0.8%。在一系列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公布后,分析师下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6月份,中国出口遭遇了自2020年初以来的最大跌幅,同比暴跌12.4%。作为中国GDP的主要贡献者,房地产业仍处于低迷状态。
政府接连出台措施试图恢复信心
自7月以来,北京加大了恢复信心的力度。它结束了对大型科技公司的监管运动,并推出了一项31点行动计划,旨在提振疲弱的私营部门,为经济增长、就业和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并重振国民经济。
在上个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央政府也软化了对陷入困境的房地产行业的措辞。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低迷也可能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其中许多地方政府依靠卖地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并且有大量未偿债务。
周四,中国央行在与房地产行业高管会晤后表示,将加大对私营部门的资金支持。新上任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告诉来自私营部门的代表,金融业“有责任”支持他们的发展。
与此同时,公安部也在周四宣布,中国将允许一些外国人获得落地签证,并允许农村居民更容易地在城市定居,这是旨在提振疲弱经济的一系列措施的一部分。
大华银行集团周四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今年迄今,货币政策的放松是有节制的,未能对提振消费或房地产市场产生持续影响。为了提高消费者信心,有必要采取更强有力的财政措施,并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