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7月25日消息 7月24日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本次会议肯定了开年以来取得的良好成绩,同时对当前经济运行提出了四大困难挑战:内需不足、企业经营问题、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及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曲折式的过程,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君宏观认为,会议在大的定调上有三点:(1)下半年经济工作节奏保持稳中求进;(2)宏观政策强调精准有力;(3)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
长江宏观也指出,宏观政策在大方向上坚守高质量发展不变,但也强调加强逆周期政策调节。此外还提及了稳汇率,并提出活跃资本市场,表态积极。扩需求是下半年头等大事,尤其重视消费;同时,稳就业被提到战略高度,就业与消费并重,反映政策环境正向着长期更有利于消费的方向调整。长江宏观分析,对于经济复苏,政府提出新的解题思路:以稳定企业信心,提振市场活力。政府的精力,将更多聚焦于地产、化债等涉及转型的长期问题上。锚定高质量发展,政策并未回到“举债-刺激-建设”的传统老路上,而是更注重“建制度”、“稳信心”和“化解长期问题”。政策环境建设仍需时日,但新一轮景气上行或已在底部动能积蓄阶段。
招商宏观:六大信息“超预期”
招商宏观分析,此次会议通稿的内容和措辞偏积极,后续在货币、财政、地产、资本市场等领域可能都会有政策落地。由于是中央级别的会议部署,政策的执行空间、落地效率可能会与过去2个月的状态不同,值得持续关注。
1、会议召开时间有所提前
回顾历史,2018-22年的7月政治局会议均在28-31日之间召开,2021-23年的4月政治局会议均在28-30日召开,而今年7月会议在24日星期一召开,比先前提前了将近一周。一般来说,会议的召开时间固然与工作安排有关,此次会议呈现前置倾向,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早定调、早部署、早见效的意味。
2、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在形势研判部分,会议指出 “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这是我国经济的长期底色。但同时,会议也指出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这一判断为自上而下采取措施应对挑战、提振信心、防范风险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应的,在总体基调和宏观政策部分,会议强调 “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上次类似表述是22年4月会议)、 “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 ,比4月会议明显更积极。
更具体的,会议提到 “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 ,我们在年中《货币流动性展望》里判断下半年二次降准,目前看3季度落地的概率较大;至于降息,可能还要结合海外央行的政策节奏和汇率动态评估。
另一个细节是,4月会议通稿较为少见的在行文顺序上将产业政策置于总体基调之后、宏观政策之前,此次会议通稿恢复了过往顺序,产业政策位于宏观政策和内外需政策之后,暗示优先级的相对变化。
3、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回顾历史,2018年以来主要有2019年4月、2020年7月、2022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提到了资本市场,核心措辞都是“平稳运行/健康发展”,且分别是以科创板成立、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推进注册制为背景提出。
此次会议专门提出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没有特定背景、措辞更加积极,比较少见,值得关注。
4、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
在内需政策部分,关于消费,会议表述是 “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 ,这意味着消费的复苏仍然主要依靠居民的就业和收入改善,而非简单的财富给予。
关于投资,会议要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根据WIND统计,今年1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尚可,达到1.2万亿;2季度发行进度明显慢于近年同期,仅1.0万亿;7月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仍然偏慢(0.26万亿)。按照全年新增额度3.8万亿,后续还有1.3万亿左右待发行,假设在8-9月发行完毕,到3-4季度之交要再结合此次会议和相关政策落地后的经济表现评估广义财政扩容的可能性和空间。
5、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在防范风险部分,会议指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会议没有提及“房住不炒”,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当前房地产相关的主要风险显然不在于“炒”。相对比较重要的是,会议要求在满足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前提下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可能意味着需求侧政策在下半年被赋予了更大的调整空间,部分“不适应新形势”的政策有可能适时退出。
6、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防范风险的另一个重点在于地方债务,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回顾历史,2015年8月,全国人大批准了15.4万亿政府债务和8.6万亿或有债务额度,随后在2015-18年累计发行了约12万亿置换债券用于置换地方隐债,这也成为16-17年经济复苏的动力之一。随后几年地方隐债又有所扩张,置换节奏则明显放缓:2019年提出建制县隐债化解试点,20年底试点范围扩大、层级提升,21年又在广东/上海/北京先后开展全域无隐债试点,然而整个20-22年仅置换1万亿左右。
此次“一揽子方案”如何部署目前尚不清晰,不同的方案组合和空间对经济走势和大类资产的影响也不同,需要持续关注。
东吴宏观:会议措辞出现明显变化
东吴宏观关注到,会议措辞出现明显变化,有的是首次出现,例如“提振投资者信心”;有的说法是时隔很久再次出现,比如“加强逆周期调节”;有的则是罕见地没有出现,比较突出的是“房住不炒”。
东吴宏观分析,在“说”与“不说”之间,政策对于下半年稳经济、稳市场、稳信心的诉求较此前明显加强了。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说法在政治局会议通稿中是首次出现。资本市场是经济和信心的重要“晴雨表”,我们认为这背后有两两层含义,一方面通过扭转交易的萎缩、稳定股市等资本市场,提高民间投资的活跃度、改善其融资环境;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政策“定心丸”,稳住外资投资中国的基本盘。
“加强逆周期调节”时隔三年半再次出现。尽管在央行等部委机构的表述中并不少见,但是上一次在政治局会议通稿中出现“逆周期调节”的说法还要追溯到2019年12月。结合“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的表述以及通稿中把宏观政策部分再次放到产业政策之前的调整,我们认为这是稳增长诉求和宏观政策优先级上升的重要体现。
“房住不炒”少见地在年中政治局会议上没有被提及。自从2018年以来,在年中(4、7月)的政治会议通稿上“房住不炒”几乎从不缺席,即使是2020年疫情冲击下也不例外。我们认为这是地产政策的重要信号:在供需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投机需求被压制的情况下,以往在地产过热时期推出的行政性、限制性政策将逐步退出,尤其是部分高能级城市的限购等需求政策。
兴证宏观:本次会议有4点值得关注的重要变化
1、强调房地产新形势。本次会议没有“房住不炒”相关表述,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相关部署部分,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需要关注的是,这是自2018年以来在历年7月政治局会中,首次没有提及“房住不炒”。
2、关注资本市场信心。相较于 2018 年以来顶层决策部署多关注引导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本次会议强调的是“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3、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持续受关注,相较于前期政策部署多聚焦债务管理、严控新增,本次会议明确部署一揽子化债方案,不仅是债务问题“化解存量”的落地,“一揽子”的表述也预示着化债方案会更加多元、稳妥。
4、突出稳就业重要性。本次会议强调“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稳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提升。
平安首经团队:本次会议有六大亮点
1、重提“逆周期调节”。会议明确“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这也是2020年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提“逆周期调节”。会议将当前经济运行的困难挑战概括为“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对应于这些困难,从“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三个层面进行了政策部署。
2、未提“房住不炒 ”。结合本次会议“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的表述,较为乐观的猜测是中央层面或认为新形势下“房住不炒”已经实现;谨慎的猜测或认为,这一表述的调整是阶段性而非趋势性的。若“房住不炒”已经实现,为有效稳定市场需求,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我们认为有三方面政策值得讨论:一是,在核心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推广实施房地产的“一区一策”。二是,加大对改善性需求,即“二套房”的支持力度。三是,全国层面统一取消非核心城市的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
3、从“严控新增隐性债务”转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政治局会议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视程度提升,背后是“技术性化债”空间减少后,地方化债进入攻坚期。我们认为,后续开启大规模地方债置换的可能性不大,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列,中央政府的支持或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推广地方经验;第二,扩容化债试点的数量。第三,在全国层面协调金融资源,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化原则给予地方国有企业及融资平台低成本、长久期资金支持。进一步地,财政与货币政策亦可加强配合,中央政府给予贴息、央行增加专项再贷款规模。
4、“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在扩大内需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扩大消费。会议明确了扩大消费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我们理解这正是本次提出“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的主要原因,就业不稳则居民收入不稳,提振消费便会失去根基。
5、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本次会议明确“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提出“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凸显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更高关注。我们认为,1)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2)提振民间投资离不开房地产政策优化调整,与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相辅相承。3)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还应以扩大内需为根本。
6、“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本次会议对资本市场寄望更高,并重提“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本次会议为人民币资产注入“强心针”,随着美联储加息临进尾声,下半年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资产或有望迎来“重估”。
将对哪些产业产生积极影响?
招商策略指出,扩大消费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相较于4月政治局会议,本次会议将“扩大国内需求”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未来一段时间,扩大消费、积极有力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望密集出台。
产业政策方面,再提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相关利好政策出台节奏有望得到提升。相较于4月会议提到的新能源汽车及人工智能,本次会议明确提到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以及平台经济。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及部位级支撑数字经济的政策将出台的更加密集,人工智能及平台经济相关政策的出台节奏也有望保持较高的频率。
房地产政策篇幅更大,政策端持续边际改善的可能性加大。相较于4月会议,本次会议应用了“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的提法,并未提到“房住不炒”,或意味着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将继续边际改善。
针对资本市场表述尤为积极。本次会议提到“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提振政策有望
招商策略建议关注数字经济(数据要素、信创)的进展,促消费政策对汽车、消费电子、家电等大宗消费的拉动作用,房地产政策边际改善后带来的房地产和地产链的投资机会。
华泰证券认为,会议地产和总量政策均有提及且略超预期,对资本市场表述偏积极,或提振A股盈利预期和风险偏好,但由于本轮第三库存周期、中周期有压力的约束,弱复苏或仍是基准情形;产业政策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强调AI与先进制造业融合。配置角度,消费等顺周期板块可以更积极一些,行业层面关注增量表述的AI+/消费电子/一带一路/地产链/电力/种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