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BPFS白皮书(2)

2023-07-03 22:33:58
金色财经
金色财经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BPFS去中心化(动态)存储

6. 网络

    作为去中心化存储的新星,BPFS网络的基础依然是一个去中心化的P2P网络,我们在运用成熟的DHT技术和Kademlia协议的基础上,也采用了一些创新的方法来优化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以下是其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特性:

6.1. P2P网络

    与几乎所有去中心化系统一样,BPFS同样是采用对等网络(P2P)架构来实现节点间的直接通信和数据传输,这使得所有节点在网络中地位平等,没有中心化的控制点。在这种架构下,节点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交换,数据的存储、传输和访问完全是去中心化的。这不仅降低了网络的成本和复杂性,而且提高了网络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

    P2P网络通过消除中心化服务器的瓶颈,使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同时,P2P网络能够根据需求自动扩展,适应各种规模的应用场景。

6.2. 分布式哈希表(DHT)

    当然,BPFS同样也使用分布式哈希表(DHT)来发现和管理网络中的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ID,可以通过DHT快速找到。当需要存储或检索数据时,我们可以通过DHT找到存储该数据的最近的节点。

6.3. Kademlia协议

    在分布式哈希表(DHT)的实现上,BPFS采用Kademlia协议作为其底层实现。Kademlia协议是一种基于XOR度量的分布式节点查找算法,该协议以其强大的路由效率和节点发现机制而闻名,允许在广大的P2P网络中快速准确地定位目标节点。

    在Kademlia协议中,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ID,这个ID不仅用于节点的身份标识,也用于定义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当一个节点需要查找目标节点或数据时,它将通过Kademlia协议在网络中进行搜索,过程中将会优先考虑ID与目标更“接近”的节点,这种接近度是基于ID之间的XOR度量来定义的。

    此外,Kademlia协议还引入了K桶(K-bucket)的概念,用于维护与其他节点的连接信息。每个节点都会有一组K桶,每个K桶存储的是与自身在特定距离范围内的节点信息。这种设计使得节点能够快速地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其他节点,并在节点变动时快速更新自己的K桶。

    通过Kademlia协议,实现了节点的快速发现和定位,保证了在大规模分布式网络中数据查找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Kademlia协议的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复特性也使BPFS网络能够更好地应对节点的动态变化,保持网络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6.4. BPFS网络的构建和优化

    在BPFS网络的构建和优化过程中,我们引入了一些创新的方法和机制,以提高网络的效率,增强网络的稳定性,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优化措施:

6.4.1. 中继节点

    在BPFS网络中,中继节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大量的用户设备(例如个人电脑和办公电脑)都是通过路由器接入网络,无法直接暴露IP地址,因此需要中继节点配合NAT穿透,以实现P2P网络的连接。另一方面,中继节点也可以加快网络中的节点发现速度,提高网络的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我们还通过中继节点汇总网络中的节点数量、存储数据量等信息,然后分发给全网,提高网络的可见性和管理性。

6.4.2. 节点跳跃

    为了解决临近节点的概率偏差问题,以及防止因大文件上传导致单个节点承受过大压力,我们引入了“节点跳跃”机制。在这个机制下,每个节点的K桶(即存储临近节点信息的数据结构)中的节点数量是有限的。

    当一个节点需要上传一个大文件时,它并不是将所有的文件切片都存储在最近的几个节点上,而是通过节点跳跃机制选择最终的存储节点。首先,当前节点会从自己的K桶中获取一些临近节点,然后再通过这些临近节点的K桶继续查找更远的节点。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跳跃”,最终找到的节点将被用来存储文件的切片。

    这个机制可以实现文件存储的高度分散,降低单个节点的压力,并增加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由于文件的切片被存储在路径最后的节点上,攻击者即使攻击了部分节点,也无法获取完整的文件内容,从而保护了数据的安全。

6.4.3. 节点共振

    通过实践,我们还引入了一种被我们命名为“节点共振”的创新机制(也被称为“节点纠缠”),其灵感来源于量子物理中的量子纠缠现象。量子纠缠描述了当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形成某种特殊联系后,即使将它们分隔在遥远的距离,它们的状态依然保持紧密关联。借鉴这一概念,我们在BPFS中创建了一种先进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模型。

    在这里,每个文件的数据片段都会被存储在网络中的两个节点上,我们将这两个节点称为“共振节点”。这两个共振节点将通过一种先进的网络信号交换机制实时监测对方的在线状态。当其中一个节点离线时,另一个节点将立即触发数据存储的自我修复机制,快速启动对数据的重建和迁移,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节点共振机制就像生物体的同步共振现象,两个共振节点在网络中不断地进行交互和同步,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复的数据存储系统。这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存储效率和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了系统对节点离线等意外情况的韧性。

    通过引入节点共振的概念,系统将数据的冗余存储和自我修复机制相结合,创造了一个高效、可靠、自我调整的分布式存储网络。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BPFS能够在节点频繁变动的环境中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稳定、安全、高效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6.4.4. 并行数据流

    为了优化文件传输过程并提高效率,BPFS采用了并行数据流的技术。这项技术使得我们的系统可以在同一物理连接上并行处理多个逻辑数据流。

    在这个分布式网络中,文件切片在传输过程中会被缓存在物理连接的各个逻辑流中。这种设计允许多个文件切片同时在同一物理连接中传输,有效地复用了网络资源,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

    更重要的是,这种并行数据流机制提高了BPFS网络对节点离线等意外情况的韧性。当一个存储节点离线时,其他节点可以从缓存的并行数据流中获取到文件切片。这种机制同样适用前面所提到的节点共振,在两个共振节点同时离线的极端情况下,并行数据流有助于数据存储的自我修复,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此外,采用并行数据流的技术还可以有效防止阻塞和减少延迟。在传统的网络中,如果一个数据流中的数据包被丢失或延迟,那么其后的所有数据包都需要等待,直到这个数据包被重新发送并成功接收。然而,在并行数据流的情况下,每个逻辑流是独立的,一个流中的数据包延迟不会影响其他流的数据传输,从而减少了延迟,提高了整体的数据传输效率。

    通过中继节点、节点跳跃、节点共振和并行数据流这些优化措施,不仅提高了BPFS网络的性能,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而且使得BPFS网络能够更好地应对节点频繁变动的环境。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施更多的优化措施,以使BPFS网络更好地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

    综上所述,P2P、DHT、Kademlia等以上四点构成了BPFS网络的核心,使得BPFS能够在去中心化的环境中实现高效、稳定的数据存储和检索。

7. 文件

    作为去中心化文件存储系统,我们构建了具备上传、下载、搜索和管理等功能的基础文件系统。同时,还实现了对文件的分片与冗余存储,以及文件的自我修复等功能。

7.1. 文件系统

    在BPFS中,我们设计了一个高效且可扩展的文件系统,它具有创新的文件管理、分片存储和冗余保护机制等。以下是其主要特性:

7.1.1. 上传文件

    BPFS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分布式文件系统。设计目标是为了支持成千上万的用户文件并存。通过利用分布式哈希表(DHT)的内容哈希寻址技术,我们尽可能地使发布的文件对象分散。系统会根据预设的分片规则,将用户上传的文件切割为多个数据片段,并对每个数据片段命名后生成临时文件。随后,系统会在本地节点与网络节点建立连接并达到一定的连接值后,自动将临时文件发布到网络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存储过程中,我们视文件为不可变对象。即使不同的用户上传了同一份文件,网络中理论上仍然只有一份相应的文件切片,文件的权限或访问性可能会变更,但不会增加新的文件副本,只会增加文件的冗余度。然而,这也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延迟性,因为在分布式网络中,实时完成所有信息的变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在当前版本中并未过多地关注这一点,将在未来的版本中进行迭代。

7.1.2. 下载文件

    因为BPFS采用了基于内容寻址的方法,所以用户并不需要使用传统的路径寻址方式来下载文件。而只需要将所需下载文件的哈希值发送给网络中的在线节点,询问它们是否存储有对应的文件切片。如果有,这些节点会将该文件所有的切片回传给请求方。

    每个文件切片在网络中都有冗余存储,理论上请求方会接收到多份相同的切片,系统在接收到多个相同的文件切片时,会自动进行去重。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种混合传输策略,优先使用点对点传输来回传文件切片,但如果节点间的连接由于某些原因(如NAT限制)无法建立,我们会转而使用基于订阅的通道来回传文件切片。这种下载机制虽然会对网络产生一定的压力,但由于文件下载操作相对低频,因此不会导致全网的高并发问题,反而会显著提升下载的速度。

    由于网络带宽和接收能力的限制,在下载较大文件时,请求方可能无法一次接收完所有的文件切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一步设计了一种周期性的循环请求策略,请求方会定期将未接收到的切片序列再次发送到网络中,以此来补充完成文件的下载。

7.1.3. 搜索文件

    在当前版本中,我们仅支持通过文件哈希值进行文件搜索,并返回文件的元数据(如文件名、格式、大小等)。同时,也会返回文件的所有者信息。但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我们现在以及将来均不会支持通过所有者进行追踪审查。所以,我们不会强调谁是文件的原始上传者,而是着重于支持数据所有权的公正公平。

    当然,在未来的版本中,我们也将有计划性的考虑,为用户提供如基于文件名称、格式、关键词等更为人性化的搜索能力。同样,也会支持文件的“原创”,这是整个系统架构所支持的,但并非当前版本所侧重的。

7.1.4. 管理文件

    为了能让用户无论在何处、使用何种设备都能方便地管理自己的文件,我们引入了钱包的概念。钱包不仅仅是一个安全的存储和管理用户身份的工具,更是用户在BPFS生态系统中的身份识别和操作权限的关键。

    一旦用户登录自己的钱包,系统会自动向全网广播请求,搜索并收集属于该钱包的所有文件信息。这些信息会被以清晰、整齐的列表形式呈现给用户,让用户可以一目了然地查看和管理自己的文件。这个过程是完全静默且自动化的,无需用户进行任何复杂操作,也无需关心文件实际存储在哪些节点上。

    这种设计使得用户能够打破地域和设备的限制,实现了真正的跨平台、跨设备的文件管理。无论用户在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连接,就可以登录自己的钱包,轻松管理自己在BPFS上的所有文件。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为多设备、移动化的现代生活方式提供了强大支持。

    除此之外,钱包的引入还为文件的权限管理和共享提供了可能。用户可以通过钱包设定文件的访问权限,如设定某文件只能由特定的钱包访问,或者开放某文件给所有钱包访问。这为用户提供了更灵活的文件管理和共享方式,使得BPFS可以满足各种复杂的文件使用场景。

7.2. 文件分片与冗余

    依然和大多数去中心化存储系统一样,我们采用了一种高效的文件分片技术。这种技术根据预设的大小将每个文件切分为多个数据片段。这些片段并不是简单地存储在一个节点上,而是分散在网络中的多个节点上,形成了一种分布式的文件存储模式。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数据的访问效率,还实现了对数据的冗余存储,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此外,文件分片与冗余设计是的系统具备很高的容错性。即使某些节点由于硬件故障、网络问题或其他原因无法提供服务,数据仍然可以通过其他节点上的冗余片段进行恢复。这种冗余存储机制确保了在面对节点故障时,用户的文件数据仍然可以完整无损。

    在实际操作中,当用户请求访问文件时,系统会快速定位并并行读取存储在多个节点上的数据片段,从而实现高速的文件访问。这一操作的背后是一套高效的智能分片策略,它能根据网络状态和节点性能,实时调整数据片段的存储位置和数量,以保持最优的数据访问性能。

    通过文件的分片与冗余设计,实现了数据的高效存储、快速访问和高可靠性,充分显示了分布式文件系统的优势。

7.3. 自我修复

    通过采用先进的纠删码技术,确保了文件的完整性和鲁棒性。在将文件分割成数据片段后,我们对其数据片段进行扩展和冗余编码,并将其分散存储在网络的多个节点中。这种方式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保护机制,能够应对各种可能的数据损失情况。

    在BPFS的动态存储机制中,优先采用并行数据流进行自我修复,纠删码仅做为文件自我修复的重要补充技术。纠删码可以满足,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如某个数据片段的所有存储节点突然全部离线,我们的系统也能够通过纠删码迅速重建丢失的文件数据。一旦发现数据片段丢失,系统会立即启动自我修复过程,将重建的数据片段重新分割并分配到其他在线节点上,从而对遗失的数据片段进行补偿,保证文件的完整性。

    这种自我修复的特性,使得系统在面对节点频繁变动的环境中仍能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无论是因为节点的硬件故障、网络问题,还是因为节点的自主离线,都不会影响到文件的可访问性。此外,自我修复机制还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数据持久性,即使在持续的节点离线和故障中,系统仍能保持高效运行,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

    这种通过并行数据流和纠删码进行自我修复的功能,为系统提供了一种高效、强大的方式来保护用户数据,使得系统在各种复杂环境中都能保持文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未完待续……

来源:金色财经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