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发展概述
ESG理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旨在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直到200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FI)首次提出ESG概念,旨在关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问题。2006年,联合国发起成立了“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UN-PRI)”,提出了ESG评价体系,帮助投资者理解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对投资价值的影响。此后,国际组织、投资机构等市场主体不断深化研究相关ESG议题,形成一套系统的ESG理念。与此同时,各大金融机构推出ESG金融产品、ESG投资产品,ESG理念得到不断丰富。
国际ESG评级体系概述
ESG评级是衡量企业ESG绩效的工具,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评估企业的风险情况,进行ESG投资。国际上ESG金融产品规模的快速扩展,推动ESG评级体系的发展及完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ESG评级机构600多家,被大家广为熟知的ESG评级体系有MSCI ESG评级体系、汤森路透ESG评级体系、富时罗素ESG评级体系、标普道琼斯ESG评级体系、晨星ESG评级体系。不同的评级体系,其评级框架、评级方法、评级结果存在巨大差异,例如MSCI ESG评级体系涉及6个领域18个关键问题、汤森路透ESG评级体系涉及10个领域178个指标。
国内ESG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ESG的建设起步较晚,直到2016年后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ESG的发展,各大机构的资本也逐渐往ESG相关领域倾斜,这也推动了国内ESG评级体系的构建。
(UCCR)ESG专项小组表示:虽然国内ESG评级体系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但其发展上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由于ESG相关投资在短期内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所以部分企业不愿意进行ESG相关建设。第二,我国上市企业ESG报告的披露仍处于半强制披露阶段,仅科创板企业需要强制披露,并且披露内容缺乏统一规范。这导致部分企业缺乏ESG披露意识或在披露ESG信息时隐藏对企业不利的信息,信息披露不够全面。由于ESG报告是进行企业ESG评级的重要依据,ESG报告的缺乏和不规范将给ESG评级及其行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阻碍ESG评级行业的客观化、国际化发展。第三,国内的ESG评级机构构建的评级体系缺乏统一的评级标准,评级结果的准确性有待考究和验证。
国际经验表明积极参与ESG评级,进行ESG相关的投资,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有深远的影响。第一,较高的ESG评级结果和适当的媒体宣传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第二,良好的ESG表现可以提高企业的稳定性,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为了推动我国ESG评级体系的建设,需要国家、企业、资本机构、第三方评级机构各方的力量共同努力。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对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三方面的建设。资本机构应该投入更多资本、设计更多的ESG产品,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第三方评级机构需要借鉴国际的ESG评级体系,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ESG评级体系。
撰稿人:(UCCR)ESG专项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