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连续发布多则公告,明确延续和优化实施多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
为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为进一步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对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减税降费政策频发,对企业应对困难,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促进经济回暖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如何用好政策,加强对财税政策和涉税事项的统筹管理,提高税务整体筹划能力,规避税务风险,应对“以票控税”到“以数治税”分类精准监管的转变,成为了企业特别是税务管理者在“十四五”时期智慧税务建设、金税四期背景下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百望云研究院认为:税务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通过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涉税数据的标准化,计税申报的自动化,风险管理的智能化以及税务决策的数字化,以高效合规的税务管理为抓手,服务业务、防控风险、支持决策,对支撑企业的战略发展、创造价值具有重大作用。
但是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具体的部署安排需要结合自身规模、业务特征及管理需求多个方面,选择合适的税务管理模式和建设路径,百望云依托多年的积累的税务数字化服务实践经验发现,企业的税务管理痛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由于不同税种的申报规则、表样规范、系统架构和操作流程上有所不同,包括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某些小税种在不同税局的申报格式和申报规则有所不同,导致纳税申报十分复杂;
其次,现阶段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使用手工从各个业务系统导出数据,通过Excel表生成税表数据的作业模式,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且容易出错;
再次,税收政策经常变化,存在企业税务申报人员对政策获取不及时、把握不透彻的情况,导致税务错报、漏报风险增加;
最后,很多集团企业,申报工作分散在各地区不同的税务人员中,集团管理者对所管辖企业的申报数据及申报进度无法及时了解把握也无法做到有效的风险监测。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百望云纳税申报产品解决方案,覆盖从数据归集、税务台账、税表自动化生成、审批对接、一键申报缴款等全业务流程管理,提升企业纳税申报处理效率,通过数据接口链接企业内部系统,打通业财税环节,消除信息孤岛,挖掘分析税务数据,辅助企业经营决策,提升税务合规与风险管控能力,推进企业业财税深度融合,创造新的管理价值。
通过百望云纳税申报解决方案,企业至少能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提升:
l 提质增效
对接业务系统后,灵活配置,涉税数据自动采集,按标准申报表格样式自动生成纳税申报表,可提高效率并减少人工申报的失误,企业的税务管理更加简单、智能,让财税人员从低价值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精力主攻税务方案筹划等创新创造类业务,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l 风险监控
通过设置相关指标的预警条件、阈值等,与行业均值、管理经验值进行对比,实时计算和监控各个弹性指标、税负变动率等评估指标的数值。在事前、事中及时预警,从而及时、有效地应对并降低税务风险,事后能够对风险事项进行应对和评估,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化、具体化的闭环管理。
l 数据分析辅助决策
对已归集的各类涉税数据,按照企业税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对数据逐层细化、统计分析,为企业统筹资金安排提供信息支撑,发挥税务辅助经营决策的价值。
l 业财税一体化
打通企业的“业财税”通道,消除信息孤岛,真正实现业务、财务、税务的一致性,构建更完善的业务链条,提升税务合规与风险管控能力,推进企业业财税深度融合,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十四五”时期,智慧税务建设、数电票、金四等各项改革与政策有序推进,去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强化税务管理,实现规范高效”的一流财务管理体系职能要求,进一步强调了一流企业加快构建高效规范的税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新时代、新机遇,企业应该积极推进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百望云基于深厚的业财税档一体化管理经验,以数字化票据为核心,从需求调研入手,在企业申报自动化、业财税协同、数据分析、风险防控等方面有成熟的建设思路与成功实践,助力集团企业数字化发展,迈向世界一流。
转发语: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连续发布多则公告,明确延续和优化实施多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优惠政策频发,对企业应对困难、激发创新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如何用好政策,加强对财税政策和涉税事项的统筹管理,规避税务风险,成为了企业在金四背景下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来源:金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