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市场
今日两市缩量调整,沪指全天以弱势震荡为主,尾盘段在以三大运营商为首的数字经济股带动快速拉升,全天收跌0.06%报3283点,为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跌,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跌0.09%、0.26%。两市3561股上涨,1337股下跌,市场做多意愿不强,量能明显萎缩,成交额不到7200亿,北上资金净卖出10.14亿。盘面上,科技股领涨两市,6G概念尾盘在三大运营商刺激下进一步走高,数据确权、信创、数据中心、东数西算等题材大涨靠前;卫星导航、影视股活跃。下跌方面,石油、有色等周期板块全天下挫,酒店、食品等消费板块震荡走低,银行板块陷入回调,医药板块集体走弱。
截至收盘,今日上证指数收于3283.25点,下跌0.06%,成交额为3128亿元;深证成指下跌0.09%,成交额为4057亿元;创业板指下跌0.26%。今日两市上涨个股数量为3561只,下跌个股数为1337只。
从风格指数上来看,今日多数风格表现不佳,其中成长和稳定风格的个股上涨,消费和金融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弱。近期风格转换较为明显。
盘面上,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8个行业上涨,其中通信,国防军工,计算机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2.50%,1.91%,1.71%。建筑材料,石油石化,有色金属行业领跌,跌幅分别为0.87%,0.85%,0.82%。
资金面上,今日北向资金净流出10.14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12.6亿元,深股通净流入2.46亿元。近三个月北向资金净流入1720亿元。俄乌和中美局势对北向资金边际影响逐渐缩小,美国通胀走势和国内经济状况最近对北向资金影响较大。
从风险溢价指数来看,风险溢价率在历史上处于均值+1倍标准差之上时,A股往往处于底部区域。目前风险溢价率为2.69%,低于一倍标准差,万得全A指数处于爬升阶段。风险溢价指数近期震荡,市场情绪回调。后期市场仍有扰动,但下行空间相对可控,建议投资者择机分批布局。
(注:数据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风险溢价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价比越高;反之,则配置债券的性价比越高)
热点新闻
新闻一: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如何理解?机构简评汇总
3月7日,新华社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燕生认为,重组科学技术部,首先,是增强科技部宏观管理和全局统筹能力。这对实施科技强国战略是很重要的。其次,是剥离理顺各部门职能交叉领域,如农业科技规划和政策职能归农业农村部,科技为社会发展规划服务职能归发改委,科技推动制造强国的具体职能归工信部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仅仅是国务院直属机构,更是把当前金融部门交叉的管理监管职责都集中在国家的金融监管组织。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就是把央地金融交叉职能收回来。实际上,金融监管机构始终存在混合监管与分业监管、行政监管与法治监管等探讨。这次机构改革重点还是理顺职责,增强机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监管能力。同时,金融监管机构划归国务院直属机构,对人员和职能管理也会进一步增强。对金融的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信息会更加透明,情况会更加清晰,责任也更容易认定,是谁的问题谁拿走。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金融机构改革方案尘埃落定。此次改革从根本上理顺了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之间的关系。人民银行专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监管总局集机构监管与行为监管于一身,证监会则专司资本市场监管。后续仍需结合党的机构改革对整体金融领域调整进行观察。
中信证券认为,此次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以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为方向,协同宏观政策与微观监管功能,充分厘清中央机构与地方分支职能,有助于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银行板块投资看,今年以来银行以量补价、投放积极,去年LPR调降带来的滞后影响幅度有待一季报验证,当前时点,可从中期修复逻辑角度出发,逐步渐进配置行业。
东吴证券认为,由于调整后不再保留银保监会,新组建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简称金管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体现高层对证监会近年来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投资端改革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取得成效的认可。同时,为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职责,证监会由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新闻二:1-2月进出口数据出炉,如何看待?
2023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957.2亿美元,同比回落8.3%。其中,出口5063.0亿美元,同比回落6.8%;进口3894.2亿美元,同比回落10.2%;贸易顺差1168.9亿美元。
光大证券认为,2023年1-2月出口降幅小于市场预期,主因在于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的普遍回温,在短期内有效支撑了我国出口。分区域来看,我国对欧盟出口降幅出现边际改善,对东南亚出口增速小幅上升;分产品来看,汽车、成品油等产品出口仍有韧性,而纺织服装、耐用消费品等产品出口增速则延续了下行趋势。2023年1-2月进口降幅则高于市场预期,机电产品、大宗商品是主要拖累。向前看,全球总需求回落速度或将慢于预期,出口新订单回暖将对出口增速形成短期支撑。耐用消费品出口增速回落将继续成为中国份额的压制,而供给端约束已有明显好转。总体来看,2023年出口有望偏向相对乐观情形,或将实现小个位数增长,在低基数和内需恢复的拉动下,进口下滑压力仍将小于出口。
太平洋证券认为,1-2月出口同比增速好于市场预期。此前国内供给因疫情受到的冲击减弱,积压订单补发货,这对1-2月的出口形成部分支撑;另外国外需求的短期韧性也是出口数据好于预期的助推力量。而上述逻辑在国内高炉开工率及国外部分超预期经济数据当中得到一定验证。从结构来看,1-2月出口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对东盟出口表现领先。1-2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背后是我国的经贸合作的重心转移,由欧美转向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支撑减弱。一方面受高基数效应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疫后需求释放的爆发式增长消退,对于防疫物资的需求也有所走弱。三是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贡献加强。1-2月同比降幅相比上月均有所收窄,也成为了1至2月出口超预期的一大贡献。既有海外生产需求抬升的支撑,也有国内供应链修复的推动。
川财证券认为,随着全球需求降温,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需求减弱,我国外贸出口面临下滑压力。尽管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仍需巩固,随着疫情对经济造成的不确定影响逐步消退,成长和复苏是2023年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各项存量和增量政策效果将会持续显现。我国经济修复超出市场预期可能是人民币近期升值的重要原因,北向资金大幅流入,助推人民币汇率走强。进入2023年之后,人民币汇率涨势迅猛,后续对出口的拖累将会减弱。一方面全球定价的大宗原料在人民币升值期间价格将会相应降低,将会利好贵金属、工业金属等行业的利润;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后,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强可能会刺激地产行业的复苏。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表述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格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