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对报告内容中涉及对黑色金属产业影响的部分做出系列解读:
1. 2023年GDP增长目标设置在5%左右。如果将年初地方政府设定的经济增速目标加权合成,全国GDP增速将指向5.5%左右。而本次GDP增速目标低于该合成值,也低于市场一般预计的5.5%。我们认为,这反映了报告全文强调了高质量发展和安全稳定这两个关键要素。考虑到去年低基数,在适当的政策刺激后,完成5%的增速目标难度相对较低,给未来的经济工作留下了较大的回旋余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策层面对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继续存在的考量。此外,就业要求维持1200万以上,本身就是对GDP增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回到钢铁行业,必须认识到,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5%左右还是5.5%左右,对钢铁需求的增长都是有限的。在房地产下行周期仍未结束,未来销售面积等指标的中枢水平将下降一个台阶后企稳的背景下,若钢铁需求能维持个位数增速的低水平增长已属不易。
3. 今年兜底钢铁需求的主要部门仍然是基建。虽然防风险被被摆在突出位置,但从两个方面来看,政策层面对抓基建的决心很强。一方面,2023年提前批专项债、一般债额度较高;其中,2.19万亿的专项债额度也是历年提前批中最高的。这反映了通过促进基建投资扩内需的急迫性。另一方面,新增专项债额度3.8万亿元是历年最高。部分观点认为,2022年下半年下半年盘活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后,2022年全年发行新增专项债超过4万亿元,高于3.8万亿元。但我们认为,新增额度代表边际增量,而且今年支持基建投资的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也是需要关注的边际增量。我们认为这些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规模不会低于去年。
4. 虽然防风险任务突出,但赤字率安排在警戒线3.0%边缘,这表明了今年政府债券发行额可能不会低,用以支持财政支出。自2018年至今,该赤字率仅低于2020年(3.6%)和2021年(3.2%),考虑到GDP增长后的因素,2023年的财政赤字规模仍然不低。这也是我们继续对基建投资乐观的原因之一。
5. 强调坚持房住不炒,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一样,将房地产相关内容放置在防风险的部分。事实上,房地产政策已经大幅放松,房地产下行速度已经显著放缓,房地产市场企稳的关键已经转移至需求端,居民实际收入和预期才是政策需要关注的重点。对房地产市场继续坚持“托而不举”。总体上对房地产今年钢材需求的推动作用仍需保持客观冷静。
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并未提到钢铁行业,而2022年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我们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对钢铁产能和产量增长的约束条件有所放松。
7. 强调了对物价的底线保障。我们理解,这体现了政府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空间的关注,主要源自于海外输入性通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