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预见2023】连平:目前消费贷利率仍有压降空间,不过要加强监管,避免利用信贷资金进行投资

2023-01-17 17:35:38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1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2023年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年,也是“二十大”报告的开局之年。国际形势仍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将面临衰退风险,主要金融市场仍有剧烈波动的可能;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也仍较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 年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值此关键时点,金融界特推出《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旨

  2023年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年,也是“二十大”报告的开局之年。国际形势仍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将面临衰退风险,主要金融市场仍有剧烈波动的可能;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也仍较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 年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值此关键时点,金融界特推出《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旨在通过专家分析解读,为企业社会注入信心,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启发。

  2023年全球经济前景如何?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2023 年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楼市能找回信心吗?本期特邀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进行一一解答。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

  核心观点:

  2023年世界经济将面临增长下行的挑战,同时通胀仍在历史高位区间徘徊,呈现为“滞胀”状态;

  在外需仍然较为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扩大内需来实现;

  可考虑降准2-3次,每次下调0.25个百分点,以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进一步缓解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压力,增强其购债能力与扩大信贷投放能力;

  我国股市的利好因素较多,股市上涨的动力相对较强,但仍需警惕海外局势动荡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随着政策落地和力度的加强以及市场周期运行,2023年二季度开始,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走出“谷底”;

  目前消费贷利率在3.6%以上,仍有一定的压降空间,同时应加强居民信用管理与资金用途监管,避免利用信贷资金进行金融产品投资。

  以下为对话全文:

  2023年全球经济或将呈现“滞胀”状态

  金融界:您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前景如何,有哪些主要特征?

  连平:如果说2022年世界经济主要承受了通胀高企和美联储大力度紧缩货币政策的压力,那么2023年世界经济将面临增长下行的挑战,同时通胀仍在历史高位区间徘徊,呈现为“滞胀”状态。金融风险和国别风险上升,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由紧向松调整。具体来看,2023年全球经济运行可能体现四个特征:

  一是全球通胀逐季走弱,但压力犹存。紧缩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全球供应链部分修复、全球能源食品价格回落、强势美元的阶段性高位已过和2022年高通胀基数等五方面因素,使得2023年全球通胀表现出出逐季走弱态势。然而,2023年全球通胀压力依然不小。通胀结构可能已由能源价格传导至核心通胀分项,使得通胀更具粘性。紧缩的劳动力供给也可能推升通胀中枢上移。房价下行向房租传导存在滞后性。

  二是主要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衰退。2023年,主要发达经济体都将面临较大增长下行压力,美国经济可能于二季度开始出现同比负增长,欧洲经济面临三重压力,日本经济衰退概率也正在上升。

  三是全球金融风险可能加速暴露。高利率和经济下行使得全球金融体系承压,风险加速暴露,主要可能体现在四个方面:高利率下美欧高债务存量导致偿债压力和融资成本猛增、资本流动与汇率波动加剧、小型金融机构不稳定和个别新兴市场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

  四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在摇摆中前紧后松。随着2023年美国通胀和经济增长形势的变化,美联储可能不得不调整当前的货币政策思路。通胀较高需要继续执行紧缩政策,但前期紧缩政策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将滞后显现,经济增长大幅下行以及失业恶化又需要宽货币支持。2023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处于左右摇摆之中。

  总的来说,2020-2022年这三年间,世界经济走过了一轮“疫情冲击经济—宏观政策刺激—经济复苏—通胀高企—货币紧缩—经济增长下行”进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很可能大幅下行,而2023年全球通胀仍在高位徘徊,使得全球经济呈现“滞胀”状态。

  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请您展望一下 2023 年的中国经济

  连平:当前中国经济在外部和内部均面临较大挑战。从外部来看,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出现经济衰退,外需持续走弱,导致我国出口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内部来看,由于近三年市场主体连续受到疫情冲击,导致内需疲软,恢复较慢。尤其是消费在三年中两次出现负增长,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影响了经济稳步复苏的步伐。

  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总体走势是内需加快恢复步伐。在需求回升、就业形势好转、服务业加速恢复、房地产销售回暖和汽车销售强势叠加低基数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社会消费将显著回升,消费重新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和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投资继续担当扩内需和稳增长重任,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成为主要抓手,但在2022年较高基数下,增速有所放缓;出口承压,增速前低后高,以人民币计全年可能出现负增长,对GDP形成拖累;物价基本保持稳定,CPI和PPI先降后升,CPI高PPI低的格局延续;随着经济的不断恢复,就业形势和收入状况继续改善,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回升;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房地产投资在二季度企稳回升,对投资的拖累程度逐步改善;在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货币政策偏松调节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的带动下,内需加快恢复,推动GDP恢复至潜在增长水平。

  金融界: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预计 2023 年我国经济将有哪些核心增长点?

  连平:2023年,在外需仍然较为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扩大内需来实现。一是消费快速回升。疫情发生前,最终消费已成为拉动GDP增长的第一动力。2010年至2019年,除个别年份外,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始终保持在55-69%的区间之内。2021年,由于疫情整体可控叠加低基数效应,最终消费对当年GDP的贡献超过80%。鉴于疫情管控政策的不断优化,诸多因素将会助推消费显著回升,使得消费在2023年重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二是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尽管在低基数效应下,消费会出现较大回升,但在疫情反复之下,恢复程度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投资仍将起到稳增长的托底作用。二十大和《扩大内需战略纲要》都指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十四五”期间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在经济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新基建和中高端制造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基建有利于支撑经济增长、扩大经济循环、促进经济升级和提高经济循环的水平。结合二十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新基建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一是信息基础设施,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以及以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智能交通和智慧能源等信息技术与传统基建相融合的基础设施。三是重大科技、科教以及产业技术等支撑研发的创新基础设施等。中高端制造业是我国保持稳定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的基石。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制造业的地位更加突出。二十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适度下调政策利率推动LPR下行

  金融界: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财政、货币政策应具备哪些应对之策?

  连平: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更有针对性地释放积极财政政策效用。一是将财政赤字率安排在3.2%上下水平,广义赤字水平不低于2022年,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

  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围和延期税费政策,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与针对性,加大力度支持薄弱环节,尤其是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部门,加快收入恢复,推动需求增长。

  三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与2021年和2022年相接近,保持重点项目投入力度,继续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与消费的有效带动作用;必要时可以考虑再次发行特别国债,支持消费与房地产市场恢复。

  四是将部分财政资源适当地用于企业员工薪酬保持方面,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消费增长,同时增大转移支付对民生领域的直达规模。

  五是保持较高增长水平的转移支付,加大对转移支付结构用途的指导,加快财力下沉,加大在基本民生和薪酬保障方面的政策指导和管理。

  稳健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偏松调节力度,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提供持续且充足的资金支持。

  一是通过逆回购、MLF等操作适度调节基础货币投放量,但要注意维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可考虑降准2-3次,每次下调0.25个百分点,以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进一步缓解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压力,增强其购债能力与扩大信贷投放能力。

  二是继续推动市场利率稳步下行,改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能力,适度下调政策利率,推动LPR尤其是五年期LPR下行,着力扩大企业与居民中长期信贷需求,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三是更加聚焦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加大金融调控的精准度;将结构性工具扩展至消费领域和房地产领域;进一步放宽房地产金融政策,推动商业银行下调首套与二套房贷款利率,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

  2023年我国股市上涨动力相对较强

  金融界:2023 年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连平:2023年资本市场存在六大有利因素。一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在摇摆中由紧向松。2023年上半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从收紧回归中性。随着本轮加息周期的趋缓直至结束,压制全球各类资产的重要因素将逐渐消失,对资本市场形成利好。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来说,美联储政策转向有助于释放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改善外部流动性预期,使外部资金回流中国,提升权益市场配置价值,打开估值修复空间。

  二是中国经济增长回升幅度比2022年大。随着稳增长政策起效及防疫政策的优化,预计2023年上半年经济将逐步复苏。房地产行业回归良性发展及消费进入回暖轨道将带动2023年的GDP增长,从而使股市盈利增速加快。预计2023年下半年A股盈利拐点出现,夯实中期修复基础。

  三是二十大对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方向。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因此,2023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数字经济、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产业将成为股市的重要成长点。

  四是人民币升值利好人民币资产。人民币汇率是影响A股走势的间接变量。如果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股市中热钱的流出动力就会加大,同时外资投资A股的兴趣也会随之下降,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股市下跌。反之,人民币升值就可能导致股市上涨。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将在2023年走向中性,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空间提升,这将对我国股市形成利好。

  五是我国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比2022年更大、财政更加积极。2023年,货币政策有望维持相对宽松,财政政策继续发力。2022年末央行降准及相关监管部门地产融资支持政策表明2023年市场流动性仍将处于合理充裕的水平,这将对股市的上涨形成一定支撑。然而,地产或仍是2023年宽信用的堵点。市场流动性充裕从银行再流出回到资本市场。2023年的A股资金面比2022年会好很多,预计包括银行存款、公募基金、险资、北向等在内的各路资金将持续净流入,对股市行情形成支撑。由于2022年各类资产均表现不佳,居民存款意愿有所增加。随着2023年市场情况的好转,居民有望将部分资金从银行转移至股市。

  六是估值水平低。对于当前的股市而言,最大的优势是估值便宜,目前A股的估值为11.82,大幅低于历史平均值(18.68)。估值的优势令市场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这也使得A股当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因此,2023年股市的投资价值相对较高。

  虽然前景光明,但股市在2023年仍将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扰动,形成阶段性市场风险。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衰退。其中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形势较为严峻。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可能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海外资产将会受到较大冲击,这也可能引发我国投资者投资情绪的震荡,从而影响资本市场。衰退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黑天鹅风险事件。

  风险一是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存在工资-物价螺旋上涨可能性。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稳定可能对我国各企业的经营成本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股市的盈利。

  二是各国央行加息拐点不确定。在抗通胀和恢复经济的双重影响下,各国货币政策仍存较大不确定性。外部流动性的不稳定可能对资本市场造成一定影响。

  三是地缘政治风险对资本市场造成不良扰动。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仍未消除,而且存在引发其他地缘政治风险的可能,这可能引发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对股市形成冲击。

  四是中美贸易稳定性仍较脆弱。当前,美国通胀高企的背景下,对华减征关税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进出口的不稳定将对A股相关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2023年我国股市的利好因素较多,股市上涨的动力相对较强,但仍需警惕海外局势动荡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二季度开始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走出“谷底”

  金融界:请您展望一下 2023 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向?2023 年楼市能找回信心吗?

  连平:展望2023年房地产市场,考虑到整体宏观经济压力较大,外需放缓及财政压力可能会抑制明年制造业和基建投资能力,房地产投资改善的预期变得更为迫切。需要认识到住房政策和引导的方向较过往几年明显加强。政策加码到市场回暖仍然需要耐心。随着政策落地和力度的加强,以及市场本身周期运行,2023年二季度开始,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走出“谷底”。住房销售及房价将于下半年企稳走升,销售可能前低后高,重点城市房价二季度末开始率先存触底回升。防疫政策的调整以及住房支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是支撑房地产市场重新回暖的重要因素。参考过往经验,个人住房信贷增速回升到销售改善有望在此后的两到三个季度效果逐步体现,即到2022年二季度下旬销售预期可能摆脱“谷底”,三季度可能实现企稳回升。预计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22年的-25%回升至-2.5%左右,跌幅有较大程度收窄。

  受供求关系对住房销售产生的边际影响,2023年全国房价涨幅可能止住跌势。上半年,房价可能会延续2022年的下行态势,仅个别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房价可能保持坚挺;下半年,库存偏低的大城市房价有望率先反弹,并带动更多地区城市房价企稳。结合过去类似周期的房价表现,预计本轮房价的拐点大致在2023年二季度初期,全年新房价格增速可能从2022年末的-2.5%回升至0%附近,二手房价格增速可能从-4%升至-0.5%。一线城市房价看涨,到年末新房价格涨幅可能达到3.5%,高于2022年2.5%,二手房价格涨幅在3%左右,较2022年的1%回升约2个百分点。

  土地市场将有所企稳,土地购置面积跌幅可能较大幅度收窄,土地成交价格适度上涨,下半年部分大型民营房企有望逐步回到土拍市场。伴随部分房企现金流状况的改善和土地政策的松动,土地市场成交有望向正常水平靠拢,土地购置费对房地产投资的拖累程度将有所下降。

  2023年房企资金边际改善促投资信心恢复,房地产投资将触底企稳。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仍然将受制于周期惯性和基数因素,投资增速料出现进一步走低。下半年开始,一方面,房企资金面将有所改善,得益于住房销售回款走升和住房金融政策在供需两端的支持,预计下半年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分项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包括预收款、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预计全年房屋新开工及建安工程投资将有所改善,四季度收敛的幅度更大。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跌幅收窄,如果政策落地效果积极,投资增速有望从今年的-10%回升至-5%。

  快速且有效推动经济恢复是市场对于2023年普遍的期待

  金融界:新的一年,一切会变好吗?我们该对 2023 抱有怎样的期待?

  连平:2023年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年,也是“二十大”报告的开局之年,更是在新发展格局下,努力完成和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中间年份,随着我国向着“远景目标”不断扎实推进,经济运行态势正在变好。快速且有效推动经济恢复是市场对于2023年普遍的期待,这就需要各项政策加大力度并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积极财政政策可以进一步扩大政府债务规模,政府杠杆率可由2022年末的50.7%左右调升至2023年末的54%左右,适度扩大中央政府负债、降低地方政府负债,通过转移支付支持地方落实各项稳增长政策。可考虑再度发行特别国债1万亿元左右,重点支持基建投资增长、居民消费与房地产市场恢复。进一步挖掘国有经济有关实体所积累的财政资源,结构性地用于急需支持基建、消费、民生等重点领域,发挥好关键性作用。

  央行创设消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动商业银行将个人消费贷利率降至3%及以下水平,目前消费贷利率在3.6%以上,仍有一定的压降空间,同时加强居民信用管理与资金用途监管,避免利用信贷资金进行金融产品投资;推动五年期LPR利率下调30bp以上,部分城市将首套房的首付比例降至一成,进一步刺激购房需求。建议创设房地产金融支持类型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部分城市适当扩大二手房指导价的监测波动范围,进一步优化购房政策,取消在过往楼市过热时期所出台的限制性购房政策,推动存量房去库存。

  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伐,着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加快财政对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做好农民医疗、生育、教育、就业、养老等民生保障工作,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同时考虑出台相关提振支持偿付能力和需求端的促消费政策,针对严峻的出口形势,也需要大力推进稳外贸政策。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