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已挺过最困难时刻”,但经济恢复过程不会是一片坦途。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将会呈现怎样的走势?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回暖?随着经济复苏,2023年是否要再次担心通胀压力?对此,金融界推出《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特别策划,希望透过专业人士的讲解,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启发。
本期嘉宾:汇丰环球研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晶
核心观点:
经济重启是2023年的关键主题。我们预计,在短暂过渡期后,中国经济增长将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强劲反弹,2023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5%。
在劳动力市场好转、房地产市场企稳和超额储蓄的支持下,随着信心改善和被压抑的需求得到释放,消费将大幅增长。
稳增长政策将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和提振投资;经济重启将推动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再次温和上升,但仍在可控范围。
汇丰环球研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晶
经济重启
逐步摆脱疫情的影响,中国的经济重启正在快速推进。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将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强劲反弹。
疫情爆发以来最繁忙的春运高峰即将到来,铁路春运量预计将达到疫情前水平的90%左右。1月8日之后,入境中国的旅客不再需要隔离,公民护照签发和外国人签证服务也逐步恢复,旅游业复苏在即,其他商业领域的繁荣也将随之而来。虽然根据其他经济体重启的经验,中国经济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进入全面复苏阶段,但经验也表明,多个行业在疫情后可能都会迎来蓬勃的发展。
总体而言,经济重启将会成为2023年和2024年的关键主题,并推动这两年中国的GDP增长分别达到5%和5.8%。
消费复苏
目前来看消费复苏仍显滞后,但此后有望获得强劲推动。预计中国的消费增速将在2023年恢复到约8%的疫情前水平。
首先,此前受到抑制的商业活动和消费需求有望强劲增长。疫情期间,人们更多转向线上消费和服务,而在放开之后,更多人将回归线下活动,旅游、外出就餐和娱乐活动都将从中受益。在商业方面,由于国内消费的整体增长以及之后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提振作用,预计经济活动应进一步回暖,改善消费者和企业信心,并有利于投资活动的复苏。
其次,在不确定性的影响下,人们在疫情期间积累了超额储蓄。我们预计,疫情期间积累的超额储蓄达到约6.55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名义GDP的5.4%。这些储蓄将支持之前被压抑的需求在2023年得以释放。
此外,202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并承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预计中国将出台更多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动消费增长在2023年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房地产行业企稳
2022年11月政策发生重大转向之后,中央政府已推出一系列措施为房企提供融资支持,部分地方政府也取消限购政策以刺激需求。随着经济从疫情中逐步复苏,这些政策的效果就会显现。预计2023年房地产行业将温和反弹。
短期内,疫情的影响可能导致房地产销售进一步下滑。中国人民银行近期的数据显示,居民对购房仍持谨慎态度。然而,自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金融16条推出以来,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情绪正在改善。随着中国走出过渡期,政策刺激的影响将逐渐显现。房地产行业可能从2023年第二季开始进一步企稳,并在较低基数的作用下,全年实现温和增长。
房地产市场企稳的好处将不会局限于对房地产建设和建筑材料行业的影响,还将在财富效应下带动整体消费的复苏。
价格指数可能上行 但仍可控
经济复苏将带来价格上行压力,但我们预计通胀并不会成为中国的棘手问题。填补负产出缺口和消化劳动力市场疲软需要时间。并且,与许多其他经济体重启时不同,中国并不会面临供应中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遏制了通胀压力。
由于疫情期间消费低迷,中国的通胀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然而预期的反弹将不可避免地加大消费端和生产端的价格压力。2022年,消费价格指数与生产价格指数涨幅差距由负转正,差距一度扩大,这主要是由于高基数造成的生产价格指数通缩压力。由于中国经济重启和供应端的持续“超级失衡”,全球商品价格可能维持在历史高位。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的涨幅差距预计将会收窄,然后再次由正转负。
通胀的整体上行压力可能仍在可控范围内,2023年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涨幅将分别达到2.5%和1.1%。我们预计今年核心通胀将达到较去年更高的水平,全年平均1.4%,但与其他经济体相比,通胀压力仍将得到很好的控制。
自2022年10月以来,生产价格一直处于通缩状态,主要受高基数、房地产行业活动低迷以及全球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尽管短期内生产价格指数将继续面临来自这些渠道的通缩压力,但预计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企稳和基数效应的减弱将在2023年第二季度末将生产价格指数拉回通胀区间,但涨幅可控。
此外,在发达经济体持续通胀和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全球需求增长也显示出进一步放缓的迹象。汇丰宏观经济团队预测,2023年全球名义GDP增速将从2022年的3.0%放缓至1.9%。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打压对主要商品的需求,抵消中国经济重启对商品价格造成的部分再通胀压力。
政策支持聚焦经济增长
202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承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令经济重回正轨。财政政策将继续发挥主导作用,而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随着经济复苏的根基日益稳固,政策将能够进一步聚焦“十四五”规划中的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目标。
财政部部长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3年财政政策将更具扩张性,以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刺激经济并稳定劳动力市场。他还承诺通过专项债扩大投资,同时通过强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综合治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财政政策可能会使官方预算赤字率从2022年的2.8%小幅上升至3.0%。政府可能会继续强调新老基建投资。我们预计今年专项债发行量将与去年持平,规模约为3.65万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小微企业、消费和服务业有望获得进一步的财政支持。这可能包括减税降费、增加政府担保、提供政府服务或降低政府服务成本(如公用事业费用和租金),以及提供直接补贴(如地方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等中长期增长领域也可能受益于减税带来的直接财政支持、直接资金支持以及政府担保的增加。
同时,通胀压力较小也带来充足的政策空间,货币政策可能会保持宽松。我们预计中国可能在2023年上半年进一步全面降准50个基点,相当于释放约1万亿元人民币的额外流动性。此外,我们认为关键政策利率(如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有下调5个基点的空间,从而发出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的信号。
总体而言,充足的政策支持将进一步推动消费的潜在复苏和房地产市场的企稳,这将有助于2023年中国GDP增速达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