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诺还记得,疫情之前的每年一季度,特别是春节到两会期间,市场上涨的概率都还挺大的,所以有个“春季躁动”的说法,对于开年总是十分期待。
然而过去3年的每个一季度,都连续爆发了一些黑天鹅因素,导致市场不仅没“躁动”,反而出现了不同程度下跌。使得投资者仍心有余悸,也很少提起“春季躁动”了,2022年12月疫情全面放开,那今年还能期待“春季躁动”吗?
过往“春季躁动”的规律
首先,我们来盘一盘历史上的“春季躁动”。
天风证券复盘了2009到2022年共计十四个年份的开年行情,一季度全区间胜率并不高,主要指数上涨的概率多在50%附近。
但历史经验来看不乏阶段性上涨行情从而带来“挣钱效应”:
1、以月度划分,2月单月上涨概率较高
从过往14个年份的统计来看,在过往的一季度里面,在单月度里,2月份市场上涨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万得全A的上涨概率超过70%,主流指数上涨概率也都超过50%。
天风证券认为,一部分原因可能在于,过去的财报披露规则要求创业板在1月31日之前披露年报预告,市场有一定的“避雷情绪”。1月末预告披露完毕之后,2月成长板块得以“轻装上阵”,市场紧张情绪缓解,此时上涨概率较高。
2022年1月之后,中国证监会对财报披露规则进行了修订,都要求在1月底之前有条件披露年报预告,此后不只是创业板,各板块规则基本一致。
所以天风证券推测,对于业绩预期不佳的年份,2月规律可能仍然有效。
2、以政策节点划分,从春节后到每年两会前这一阶段市场上涨概率最高。
天风证券认为,投资者们可能会基于担心春节期间出现不确定性的因素,而适当降低仓位,等到节后再重新入场,所以在春节前后会出现流动性的变化;同时两会前夕往往会有改革、宽松政策等预期,市场情绪比较高涨的时期,对于市场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不管每次“春季行情”具体是被什么事件引燃的,总结来看,十四年春季行情的涨幅和结构还是存在着一些共性规律的:
第一,年初的货币政策取向及流动性环境对于大行情的启动是至关重要的;
一季度是传统的开工淡季,也是业绩真空期,且部分经济指标1月不披露。在缺乏基本面数据的情况下,政策预期和流动性对短期市场的影响可能比年内其他时间段更显著。
而年初往往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投放流动性的窗口,宽松的流动性预期也是“春季躁动”形成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
第二,市场的基本面预期是否能足够强;
影响市场走势,要评估政策力度是否足够,利好是否刺激足够,关键还是看能否改变大家对于市场基本面的预期。有时候即使经济基本面一般,但是政策力度足够大,给大家带来了“强心剂”,也有可能出现比较大的春季行情。
就像2015年初,当时经济基本面也一般,但政策力度足够大,中国人民银行在2014年底进行了时隔两年多首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并在2015年3月再次降息,引发人们对基本面的强预期,因此出现了大级别的春季行情。
总的来看,政策预期、流动性和基本面预期这几大因素,可能是春季行情能否启动比较重要的关键“钥匙”。
今年主要关注“三要素”
经历了2022年末的震荡整固,2023年开年大家的市场情绪相对谨慎。
今年的春季行情是否能够启动,还是基于前面提到的这三大要素,我们持续关注:
关注点一:基本面修复弹性如何?
近期国内部分地区也正逐步渡过疫情峰值期。
近期部分一线城市的出行数据已经有复苏迹象,同时受到元旦节日影响,线下出行和消费数据得到了改善。
从主要城市的搜索指数来看,预计本轮主要城市第一轮感染高峰基本结束。
招商证券统计了七日平均城市拥堵指数和一线城市地铁客运数据,城市拥堵指数和地铁出行人数大幅增加,认为本轮疫情最大冲击基本结束。
从数据上来看,本轮“阳达峰”影响不确定性最大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了。
所以接下来,消费场景的逐步修复与经济复苏的节奏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
关注点二:稳增长政策具体落地力度如何?
2022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召开,政策核心关键词为“稳经济”、“提信心”,并将“扩大内需”作为2023年几项重点工作的首位,有助于改善投资者对于中期经济基本面逐步企稳回升的预期。
近期中央及各地政府发布了大量支持性产业政策,内容涵盖科技、新能源、消费、数字经济、自然资源、教育、交通物流等众多行业。此外,12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向数字经济、新能源、绿色低碳、养老服务等领域在2023年有望迎来利好政策。
接下来主要关注的还是政策具体落地之后,对市场的影响力度。
关注点三:资金面紧张能否得到缓解?
在市场预期流动性紧缩的背景下,央行采取一系列手段缓解流动性压力。
首先央行货币呈现净投放,12月27日、12月29日和12月30日央行分别实现净投放资金2030亿元、2010亿元、1810亿元,持续净投放维护市场间流动性;
其次,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四季度表态宽松,“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要精准有力,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央行的“言+行”使得当前市场对资金面的担忧有所缓解,加上央行往往会在节日前后进行净投放来呵护市场流动性,所以一季度资金面方面可能无需过度担忧。
总的来看,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中国增长走向实质性复苏,市场有望在今年迎来趋势性投资机会。
投资者如何应对?
1、小心“诱多”,少追高
一季度是一年开局之际,很多投资者都不希望开局就落后,盼望着能出现一个普涨的“躁动”行情。
因此,很容易发生哪个方向稍微出现一些“攻势”,往往也马上出现很多“一致预期”的交易行为。
如果市场出现风格的逆转,导致投资者面临比较大的交易压力。
据招商证券统计,在过去十年里,有五年都出现了1月上证50加速冲高,随后马上回归中小成长的格局。
从上图可以看到,2013年、2014年、2019年这三年都是在前一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一开始上证50占优,而后市场进入弱复苏后,反而是中证1000相对占优。
从数据看,一季度往往是风格切换的重要时间窗口,对于投资者来说,咱们一季度还是得警惕市场“诱多”。
避免追逐那些所谓的“一致预期”,也避免市场跟风而引发的羊群效应。
2、可以适当低位布局边际改善、高景气度和政治支持力度大的行业板块。
对于一些此前下行压力较大,但是可能迎来困境反转的行业,业绩披露可能会对它们带来市场预期的边际改善,此时相对低的位置正好给了投资者比较好的布局时机;
此外,对于那些高景气度的行业和板块来说,业绩预告披露期可能会交出比较好的“答卷”,因而也可能会出现比较强的表现,值得关注;
另外,对于政策支持力度较大、是我国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的一些行业,如数字经济等,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
配置上来看,短期可以紧跟政策边际变化节奏来配置,如受疫情影响的消费板块;中期可能还是根据景气程度以及产业政策支持方向来把握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主线。
总得来说,在政策预期、流动性和基本面预期这几大因素刺激下,市场是有一定概率出现“春季行情”的。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还是需要警惕市场“诱多”,尽量避免追逐“一致预期”,可以适当关注低位布局边际改善、高景气度和政治支持力度大的行业板块
参考文献:
1、天风证券,连续3年Q1都有大跌,2023Q1能不能对大家好一些,天风策略,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2023-01-02
2、招商证券,复苏再望,备战科创——A股2023年1月观点及配置建议,招商策略研究,2023-01-02
3、中信建投,蓄势,关注三要素,中信建投策略团队,陈果A股策略,2023-01-02
4、中金公司,A股:开年关注疫后增长修复,王汉锋 李求索等,中金策略,2023-01-02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托管协议》、《招募说明书》、《风险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及相关公告,如实填写或更新个人信息并核对自身的风险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投资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资存在可能导致本金亏损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代表本基金业绩表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