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战略:消费和制造业或将是重要抓手——投资策略点评-20221216
事件: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
1、扩大内需目标:中长期具备重要战略意义,短期助力国内经济恢复增长
展望2035年,《纲要》给出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我们将从中长期与短期的视角进行分析:
从中长期视角来看,扩大内需战略具备战略发展意义。2021年中国GDP规模达17.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由2011年的10.2%大幅提升至18.5%,与美国之间的差距逐步收敛,中国内需具备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结构上来看,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保持在合理水平,而消费率相比海外发达国家仍明显偏低。2021年中国消费率约为54.5%,其中居民消费率为38.5%。同期美国居民消费率约为68.2%,日本和韩国的消费率分别约为75.3%和64.3%,日本和韩国的居民消费率分别为53.9%和46.1%。倘若中国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或将同时带来内需市场规模扩容和居民消费率提升,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超大市场规模这个重要的战略资源,进一步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从短期视角来看,扩大内需将有助于缓和外需下降影响,促进国内经济从疫情冲击后恢复增长。预计2023年外需对国内经济支撑或减弱,宏观基本面的回暖或主要依靠内需拉动,这意味着扩大内需在短期亦具备迫切性。
2、旨在以供给创造需求,并充分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
需求端:主要体现在消费升级和扩大内需潜能。(1)伴随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特征,主要针对的是有需求但尚未得到满足的领域;(2)充分释放内需潜能,包括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共同富裕。
供给端: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主要体现在以国产替代为代表的制造业投资领域和创新驱动的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1)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尤其是对外依赖度高、短期难以有外部替代来源,可能会出现断供断链风险的领域,需要努力增加制造业投资,加大补短板力度,包括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2)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综上,未来国家战略重心将是供需结合,营造完整、顺畅的国内大循环。在此背景下,从中长期视角来看,预计中下游行业在扩大内需战略实施下或有望提升企业盈利预期,进而驱动ROE稳步回升;而从短期视角来看,预计2023年制造业投资(尤其高端制造业)和消费有望驱动经济回暖,其中制造业或率先复苏。具体行业机会,(1)需求端:中长期视角来看,可关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产业、医疗保健等;共同富裕远景目标下中高端消费,尤其是具备品牌溢价的服务消费和可选消费。但从短期视角来看,市场或仍聚焦于防疫政策优化下消费场景释放、居民收入提升所带来的消费修复,尤其是疫情受损相关的行业或具备更高修复弹性;(2)供给端:中长期看是供给创造需求,可关注以国产替代、自主可控为代表的制造业投资领域,亦有可能释放较大的需求潜力。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持续反复;工业用电明显下滑;M1趋势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