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坚持金融向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质效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单列并进行具体部署,不仅彰显出新阶段“三农”问题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也为推动金融市场主体更好为服务“三农”提供了政策指引。
在此政策背景下,为探索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成效,金融界《未来银行》与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马红进行了对话,她长期以来奔走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一线,致力于解决金融服务的不充分不均衡问题。马红副书记表示,服务乡村振兴,必须要坚持党建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长期坚持,在浙商银行,就是把金融顾问、东西部协作、“一行一校”教育帮扶等乡村振兴的好事办得更好。
浙商银行总部地处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他们的实践显示,金融机构应凝聚力量,坚持金融向善,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工作。金融服务要把功能性放在第一位,既要解决发展的“不充分”,更要聚焦发展的“不均衡”。要发挥行业优势,找准自身定位,突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重点支持领域,全方位做好“乡村金融服务工作”;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探索“适销对路”的新业务模式;同时,加快实施数字化改革,充分发挥数字化、场景化服务特色,综合运用各类金融服务模式,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质效。
以下为对话全文:
综合运用各类金融服务模式,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质效
金融界网:今年 2 月份,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列,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领域的重要性被提到新高度。您认为金融业在乡村振兴方面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全方位做好“乡村金融服务工作”?
马红:金融是国之大者,银行机构要切实履行金融责任,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金融机构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要加强党建引领,凝聚广大党员、群众力量,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工作;提高思想站位,自觉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
其次要坚持金融向善。乡村是当前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典型区域。我们认为,在打造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金融服务要把功能性放在第一位,既要解决发展的“不充分”,更要聚焦发展的“不均衡”,在确保资源配置的均衡性方面,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展现“国之大者”的担当和作为。
再次是发挥行业优势,利用银行资金、产品、客户、人才等方面优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准项目、找准路子,更好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
还有就是全方位做好“乡村金融服务工作”,金融机构要抓住政策机遇,在政策制定、资源投入、业务推动、风险控制、科技支撑等方面保持最大程度的联动和协同,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积极与中央和地方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沟通对接,找准自身定位,突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重点支持领域;二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探索“适销对路”的新业务模式,进一步丰富针对性的特色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增强“三农”领域市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三是实施数字化改革,充分发挥数字化、场景化服务特色,综合运用各类金融服务模式,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质效,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发动全行参与教育帮扶,累计投入超2000万元
金融界网: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浙商银行2019年开始在全行范围推行“一行一校”结对帮扶的工作,请问目前的进展和成果如何?在支持的过程中难点是什么?未来在教育帮扶助力人才振兴方面有何计划?
马红:多年来,浙商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金融担当,将教育帮扶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长期性、持久性工程自主自发地推进。从开业之初就启动“雏鹰起飞——浙江千名贫困学子助学计划”,到分行单点的捐赠助学,再到2019年在全行范围推广“一行一校”结对帮扶长效机制。经过三年全行推广,我们已结对乡村小学29所(其中,浙江省内12所),覆盖31家机构,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对学校的基础设施、生活环境、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进行了全方位支援,受助学生超10000人。
比如,我们帮扶内蒙古敖汉旗丰收中心小学改造淋浴室和供暖系统,帮扶山东临朐县八一希望小学新建教学楼和操场,帮扶安徽潜山市槎水小学发展足球特色;在多所结对学校开展“护眼行动”“笑脸行动”等,学校教学条件和学生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善。这些成效的取得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局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
如果要说困难,做乡村教育帮扶,只要投入资金就能在硬件改善方面起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软实力的提升则要久久为功,比如对老师教育理念、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的改善等,这些是“一行一校”今后要帮扶的重点。下一步,我们将借助浙江基础教育在全国领先的优势,先行先试,力争把结对学校打造为山区教育现代化样板,缩小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从教育领域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乡村教育振兴,既要扶“智”,又要扶“志”。实际上,相较于经济手段而言,教育帮扶的动机激发难度更大,如何帮助学生乃至其家庭,从精神上打破观念和认知的僵化,增强重学重教的文化自觉,引导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并进一步内化为行动自觉是关键。而这样的转变需要长期持续不懈的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多方的共同坚持。
未来,浙商银行要秉承“四干精神”,从三方面做好“一行一校”帮扶。一是提升站位,彰显金融担当。全行上下对已制定的帮扶计划和形成的决策机制,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把“一行一校”的好事办得更好;二是以“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为最终目标,真正实现从物质援助向教育质量改变、学生精神面貌提升的积极转化。尤其是借助浙江基础教育在全国领先的优势,先行先试;三是把教育帮扶工作打造成员工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实践教育基地,发动全员积极参与。
主动担当牵头组建团队,推动公益金融模式创新
金融界网:除了“一行一校”教育帮扶外,浙商银行在公益慈善领域还做过哪些有益的实践?
马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金融片面强调产业性、盈利和自身发展,容易被社会诟病,淡化了社会的功能性,很多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成长性企业,很难得到专业的金融机构服务。对这个问题,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在金融供给侧改革方面蹚出条路来,其中一个重要探索就是金融顾问制度。金融顾问制度立足公益,已被写入浙江省地方金融条例,并被全国不少地方借鉴。
浙商银行这几年一直在探索,积极推动金融顾问制度在浙江省内乃至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并牵手杭州,创新打造临平综合金融服务示范区。
金融顾问定位为企业的“金融家庭医生”、地方政府的“金融子弟兵”及居民的“金融理财师”。通俗地讲,金融顾问就是让骨干员工用专业能力、水平,为社会义务服务,体现社会价值。从另一个角度,也是通过金融顾问这个“1”,链接起其背后不同金融机构、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形成的“N”种合力,真正走进去、沉下去、深进去,推动金融从以牌照为中心的专业服务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转变。参与的主体不仅是银行,还有证券、基金、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目前在浙江省已形成了省、市、县三级1800多人的金融顾问队伍。
为推动这项制度创新,2022年1月,浙江省金融顾问服务联合会与杭州市临平区联合启动临平综合金融服务示范区建设。作为省金服会会长单位,浙商银行主动担当,牵头组建了专门团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重点从三个方向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首先,通过综合金融服务,增强金融供给能力,改进区域金融生态。健全金融顾问队伍,不仅仅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更为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财务顾问、现经管理等方面赋能,真正成为企业的“金融家庭医生”。
其次,通过数字化工具,提高金融供给效率和便捷度,推动区域金融改革。比如示范区标志性成果之一的“金服宝·小微”平台,就是以数字化手段,以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小切口”,探索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大场景”,打造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小微企业服务数字化生态平台,目前已注册企业超2.9万户,临平数智贷累计放款1.3亿元。
最后,通过多方合力,改善金融供给环境,防范区域金融风险。包括引导金融机构强化与政府的合作,为老百姓普及理性投资、防范金融风险理念等。
临平综合金融服务示范区建设只是开端,我们将努力担当起银行社会责任,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标杆银行,成为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引领者,推动浙江“两个先行”。
充分发挥数字金融优势,扶持结对村产业链发展
金融界网:在乡村振兴金融实践中,浙商银行在金融服务“三农”问题有何措施?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马红:服务“三农”措施方面,浙商银行始终坚持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地向“三农”重点领域倾斜,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金融“活水”:拓宽帮扶领域、整合帮扶资源、创新帮扶机制,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和结对帮促工作,累计投入约3,600万元,为结对村村民们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一村一策,支持结对村光伏发电、粮油加工、通硬化路等项目设施建设;用心用情,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关爱慰问乡村党员、困难户、留守儿童及孤寡老人。
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方面,充分发挥数字金融优势,活用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助力结对村特色农产品入驻我行e家银商城,扶持结对村产业链发展。
一是持续推广线上化、场景化的“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服务模式,金融助力乡村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带动小农户共同致富。其中,“千企结千村”专项行动成功帮助衢州龙游县5个村平均年经营性收入超25万元。
二是聚焦浙江省内重点区域,尤其根据“深耕浙江”战略布局,我行结合浙江山区26县实际,联合金融顾问深入当地,“一县一策”“一业一品”研究制定金融服务方案。截至9月末,已制定完成对13个县的“一县一策,一业一品”支持方案,推出龙游生猪、江山智造、三门青蟹等16个“数智共富贷”产品,在山区26县的金融服务总量达到476.14亿元,较年初增加68.02亿元,增长16.67%。
三是推动绿色金融及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我行持续推进“碳易贷”等碳金融产品创新,在碳交易、碳资产质押等新兴领域探索,为企业在节能、降碳、减排等技术改造或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专项融资支持。
四是创新开展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做大做强绿色低碳产业链来服务农户。以浙江省内光伏设备龙头企业正泰集团为例,我行为其下游小微企业农户量身定制“光伏贷”产品,大大降低了农户参与光伏发电项目的门槛,使农户增加了“阳光收入”。截至2022年9月末,已累计向11,259名农户投放10.8亿元“光伏贷”。
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服务乡村振兴信贷投入
金融界网:未来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面,请您介绍下浙商银行未来重点规划是什么? 为进一步推动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在政策体系支持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马红:今年6月,我行在衢州龙游结对村召开了“助力乡村振兴”现场工作交流会,总结了前一阶段浙川东西部协作及省内“千企结千村”经验成果,梳理了下一步工作思路举措。可以说,浙商银行前期的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成效明显,也有积极成果。未来将从以下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
一是以深耕浙江为首要战略,助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加强县域机构布局研究,全力推动省内山区26县机构全覆盖,加强走访调研力度,探索设计符合26县经济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建立绿色通道,快速响应山区26县的业务需求。优先试行创新业务,持续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引导优质核心企业与山区建立1+N结对帮扶合作机制,扶持26县产业发展。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服务乡村振兴信贷投入。坚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支持重要农业产品稳产保供和种业振兴。坚持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四个不摘”工作要求,重点支持脱贫地区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和易地搬迁后需扶持等。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运用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精准对接区域发展规划,全力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大对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支持力度,助推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监管部门、浙江省委省政府对乡村振兴工作重视程度的持续上升,金融支持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内容综合性及复杂程度显著提高,我行将加强专业化的队伍建设,建立专业乡村振兴推动或研究部门(团队)专职落实相关工作,用心用情用力,争取打造成建设共同富裕的合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