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前亚洲区主席、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周二(7月18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称,处理美中关系的旧方法已经不再奏效。罗奇著有《意外冲突:美国、中国和虛假叙事的交锋》(Accidental Conflict: America, China, and the Clash of False Narratives)。
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最近的北京之行,是这位经济政策制定者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早期外交使命的翻版——侃侃而谈,但没有解决有意义的冲突。气候变化特使克里(John Kerry)的中国之行也会如此。双方的目标都很低,更倾向于重建联系,而不是重新思考陷入困境的美中关系。
罗奇认为,问题不在于信使。这些外交官只是在执行命令,这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11月巴厘岛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作出的为两国关系提供“底线”的承诺是一致的。“底线”是对螺旋式下降的一种改善,但它确实存在为冲突升级的新阶段奠定基础的风险。
在罗奇看来,当前的努力是中美交往的老一套的重演。其中包括2006年至2017年期间的定期峰会,特别是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期间每年两次的战略经济对话,以及奥巴马(Obama)时代范围更广的年度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些都是在活动策划方面进行的盛大演习,但它们未能阻止贸易战、科技战和新冷战的早期小规模冲突。
罗奇指出,现在看来,耶伦和布林肯都希望回到这种失败的做法。中国也是如此。在与耶伦会晤后,中国新任总理李强满怀希望地说,在一轮“风雨”之后,看到了“彩虹”。
罗奇称,问题重重的中美关系需要的不仅仅是防止新一轮冲突升级的“底线”。这是拜登和习近平作为一个脆弱世界的负责任的管家对彼此的最起码的期望。但如果没有加强,它可能会变得非常不稳定。
今年2月的“气球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它表明,面对最轻微的差错,事态会多么迅速地失控。这种不稳定的事态是美中关系管理重点发生重大转变的必然结果——长期以来对经济和贸易的重视,如今已被对国防和安全的关注所取代。
在经济和贸易中,关系冲突是通过硬数据来评估的,而安全问题更多地是基于对敌对行为的未经证实的假设来判断的。中国对先进技术的双重使用,模糊了商业和军事目的之间的区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认为中国将把人工智能武器化,就像理所当然地认为华为对5G基础设施构成后门威胁,或者TikTok将把从美国年轻用户那里收集的专有数据用于邪恶目的一样。
文章认为,中国在同样的偏执思维下运作,认为华盛顿的贸易和技术制裁旨在“全面遏制,包围和镇压”。由于两国都是在没有证据的推定基础上行事,进一步升级的危险,特别是在科技投资和战略物资出口面临迫在眉睫的风险的情况下,不容忽视。
老式的接触方式无法应对这些风险。最终,这取决于领导人之间的化学反应,而这种化学反应总是容易受到国内政治和脆弱的人类自我挽回面子需求之间微妙相互作用的影响。今天的美中冲突已经超越了这种做法。
罗奇表示,出于这个原因,他赞成建立一个美中秘书处,作为中美接触新架构的核心——一个常设组织,由同等数量的美中专业人员组成,设在一个中立的司法管辖区,在政策制定、故障排除和冲突解决方面具有广泛的职权。其重点将是对关系管理和争端筛选采取前瞻性的全时办法。秘书处将把关系框架从无休止外交的个性化转向合作解决问题的更具弹性的制度化。
罗奇在文章最后写道,深陷过去的外交官们现在正在庆祝“冰封”之后的“解冻”。尽管目前紧张局势升级的势头还很微弱,但两个超级大国都必须抓住时机,推动一种全新的冲突解决方法,以免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