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中国周二(2月4日)宣布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旨在迅速回应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10%全面关税政策。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再次爆发,路透社综合市场多位专家评论,认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被拖累幅度将超过中国GDP。
特朗普对所有从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额外关税的决定,于美国东部时间周二凌晨12时01分生效。
周一,特朗普在最后一刻暂停了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关税的威胁,同意暂停30天,以换取这两个邻国在边境和犯罪执法方面做出让步。
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中美关系#
(来源:Reuters)
新加坡CONVERA亚太区首席外汇及宏观策略师SHIER LEE LIM
“中国针对能源、农业和机械的报复措施旨在对美国关键出口行业施加压力,同时缓解国内通胀风险。我们的分析与不对称增长影响的估计相一致:到2025年,美国GDP可能会放缓0.8-1.0个百分点,而中国GDP的拖累幅度将更为有限,约为0.4个百分点,这反映了中国自2018年以来的贸易多元化。”
“虽然这些关税对通胀的直接影响似乎有限(美国CPI仅增加约10-20个基点),但供应链中断尤其是能源和科技领域的供应链中断,带来了上行风险。市场目前认为升级的可能性很小,但自满情绪可能会忽视溢出效应,包括4月政策评估后更广泛的美欧或半导体关税。
外汇方面,避险资金流动应会在短期内支撑美元和日元。对于美元/人民币而言,如果关税持续存在,技术和结构性压力(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的容忍界限)表明,汇率将向7.50-7.60移动,尽管中国的稳定努力仍能起到平衡作用。
“即将举行的特朗普与习近平对话至关重要,尽管缓和局势可能会短暂提振风险资产,但我们建议采取防御性定位,青睐美元流动性并对冲增量贸易冲击。”
野村首席宏观策略师(东京)NAKA MATSUZAWA
“尽管情况仍然难以预测,但你还是能看透特朗普的言行……(墨西哥和加拿大)不是经济竞争对手,而是(美国)供应链的一部分。因此,摧毁这两个经济体对美国来说真的没有好处。所以威胁是存在的,但(美国)想从他们那里得到的也许是……在贸易问题或经济问题上的一些让步。”
“但对中国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中国既是经济对手,也是政治对手。切断(中国)的供应链,甚至在经济上打败(中国),是特朗普政府的关键支柱之一,所以除非中国在经济上做出巨大让步,否则我真的不认为特朗普会停止这项关税,甚至(可能)会继续下去。”
新加坡盛宝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CHARU CHANANA
“尽管关税最后期限已过,但仍缺乏达成协议的消息,再加上中国对谷歌展开调查以及宣布对部分美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等最新报道,这不禁让人怀疑谈判是否失败了,或者我们是否仍处于观望状态。”
“尽管人们对中美贸易协议未能在关税截止日期前达成感到失望,但市场显然反应过度。这凸显了市场在关税不确定性下有多么紧张,这给企业和投资者都带来了巨大的不可预测性。”
“我的感觉是,美国早盘可能仍会达成协议,波动性可能会持续。更大的问题是,即使明天宣布达成协议,一切是否看起来都很好,波动性是否会减弱——在我看来,现在做出这样的假设可能为时过早,因为无论我们是否达成协议,不确定性都将持续存在。”
香港大华继显机构销售总监STEVEN LEUNG
“当美国关税生效时,中国又推出了一项关税——我认为这很正常。中国正试图在接近谈判桌前获得一些讨价还价的能力。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进行谈判。一旦他们就贸易谈判的时间达成一致,市场将把它视为另一个积极信号……这需要一些时间。未来几天仍将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和噪音。我认为他们制造这样的噪音是可以的,但请放轻松。也许是短暂的抛售——这只是短期交易。鉴于这种恐惧,人们需要以短期为导向。”
三井住友银行亚洲宏观战略主管(新加坡)JEFF NG
“形势仍然非常不稳定。我预计,市场不确定性将加剧,美元走强,美元/人民币汇率将突破7.40。”
光大证券国际策略师(香港)KENNY NG
“中国宣布对自美国进口的部分商品提高关税,引发市场对中美贸易战加剧的担忧,导致港股涨幅大幅收窄。”
“短期内,中美双方将进行磋商,相关不确定因素或将持续困扰市场。不过,随着这一因素逐渐明朗,我相信投资市场有望走出中美贸易摩擦的阴影。”
“我预计港股将继续呈波动上行趋势,月内可能测试21000至21300点的阻力区间。”
NATIXIS高级经济学家(香港)GARY NG
“与加拿大和墨西哥不同,美国和中国显然更难就特朗普的经济和政治要求达成一致。此前市场对快速达成协议的乐观情绪仍显得不确定。即使两国能够就一些问题达成一致,关税也可能被用作一种经常性工具,这可能是今年市场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中国在关税、出口管制和市场准入限制方面选择了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基本上是在展示其作为最大市场和生产国之一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