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实现5.4%的经济增长,好于市场预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尽管美国加征关税的威胁促使多家大型投行下调对中国的全年经济增长预期。
国家统计局周三(4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高于路透社此前调查预测的5.1%,延续2024年底开始的复苏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一系列宽松政策的推动。
同一时间出炉的数据还显示,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远超分析师预测的4.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也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5.8%。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略高于路透调查预测的4.1%。
中国领导层今年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但在中美贸易战可能升级和国内消费持续疲软的背景下,这一目标被认为较难实现。
中美之间的关税报复战已将美国对中国商品的总加征关税提高到145%,而中国也以牙还牙,将对美国产品的关税提高到125%。如此高的进口税率预计将打击中国出口,对今年的经济增速造成显著影响。
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团队本周早些时候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考虑到短期内中美之间进行谈判、寻找缓解关税升级路径的可能性较低,经济增长可能从第二季度开始迅速恶化。”
多家投行已经下调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速的预测,大多数经济学家对中国是否能实现官方设定的增长目标持怀疑态度。
周二,瑞银集团在一系列下调中给出了最悲观的预测,预计中国经济今年仅增长3.4%,因美国加征关税将严重压缩出口。该投行预计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在未来几个季度将下降三分之二,整体出口以美元计将下降10%。
展望未来,随着美国关税冲击打击中国关键的出口引擎,前景预计将进一步暗淡,这也加大了中国政府维稳经济和避免大规模失业的压力。
一系列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复苏仍不均衡。银行信贷增长超出预期,工厂活动有所回升,但失业率上升和持续的通缩压力仍引发对内需疲软的担忧。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中国3月份出口的激增是由于企业为抢在特朗普新关税生效前集中出货所致,而这一势头将在未来数月随着关税落地而急转直下。从4月份开始,贸易战的影响可能会在经济活动中体现出来。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出台更有力度的刺激措施,以提振国内消费和房地产市场,并减少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
政策制定者多次表示,中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工具来提振经济。国务院总理李强本月也承诺将推出更多支持性措施。北京今年将“扩大消费”作为政策首要任务,以缓解特朗普政府关税对外贸的冲击。
最高决策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预计将在本月底召开会议,为未来几个月的政策制定方向定调。
3月,中国公布一系列财政政策,包括提高年度财政赤字率。官方还表示将在未来推出更多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以应对不断上升的经济阻力。这是在去年底进行一轮货币宽松之后的延续。
本月早些时候,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理由是政府债务快速攀升及公共财政风险上升,凸显出中国政策制定面临的艰难平衡。